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病区噪声暴露现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噪声统计分析仪连续24h监测新生儿病区噪声强度,记录暖箱内外噪声水平。结果:暖箱内外噪声的等效声级(Leq)分别为55.40±3.67 dB(A)和59.56±3.04 d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最大声级(Lm ax)分别为75.51±10.81dB(A)和83.04±8.50 dB(A);昼间的等效声级和最大声级均高于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区噪声水平远高于WHO和我国制定的标准。噪声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行为和医疗设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神经行为、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包括胃肠功能发育护理、吸吮吞咽反射训练、听觉及视力发育护理、抚触护理。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安慰的反应、前臂肌张力、下肢肌张力、手握持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肠道菌群建立及胃肠道功能发育,提高早产儿感官、感觉及运动神经发育,有利于运动和智能发育追赶,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耳聋患者是否伴有耳外组织的异常或病变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及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在发达国家的语前聋患者中至少2/3的患者是遗传性耳聋,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NSHL约占70%,SHL约占30%[1]。本研究拟通过对NSHL患者分析其基因突变的家系情况,分析耳聋遗传模式,为患者家庭提供后代发病的风险估计和遗传指导,普及耳聋相关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他们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使用胃肠外营养,这对静脉输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腋下静脉留置是外周静脉留置的一种。它具有比其他部位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我院新生儿科对30例早产儿采用了腋下静脉留置,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90例,男50例,女40例。患儿胎龄为28周~36周,平均(33&#177;1.2)周。出生体重1300g~2800g,平均(2060&#177;290)g。患儿分组:甲组:留置针穿刺在颞浅静脉。乙组:留置针穿刺在内踝大隐静脉。丙组:留置针穿刺在腋下静脉。三组患儿都输相同的静脉营养液,输完后每天用0.5U/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2操作与方法1.2.1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24号留置针。1.2.2方法穿刺部位选择:腋下静脉。1.2.3操作患儿取平卧位,将其手臂上举。助手用手指压迫腋窝上端使腋下静脉充盈。消毒穿刺侧腋窝。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皮肤,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176;~20&#176;,在腋窝中点下方1cm处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再进0.1cm~0.2cm,后退出针芯少许,再将留置针逐步全部深入腋下静脉...  相似文献   
6.
倪永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64-3465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他们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使用胃肠外营养,这对静脉输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腋下静脉留置是外周静脉留置的一种。它具有比其他部位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我院新生儿科对30例早产儿采用了腋下静脉留置,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90例,男50例,女40例。患儿胎龄为28周~36周,平均(33±1.2)周。出生体重1300g~2800g,平均(2060±290)g。患儿分组:甲组:留置针穿刺在颞浅静脉。乙组:留置针穿刺在内踝大隐静脉。丙组:留置针穿刺在腋下静脉。三组患儿都输相同的静脉营养液,输完后每天用0.5U/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2操作与方法1.2.1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24号留置针。1.2.2方法穿刺部位选择:腋下静脉。1.2.3操作患儿取平卧位,将其手臂上举。助手用手指压迫腋窝上端使腋下静脉充盈。消毒穿刺侧腋窝。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皮肤,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20°,在腋窝中点下方1cm处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再进0.1cm~0.2cm,后退出针芯少许,再将留置针逐步全部深入腋下静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