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鼻渊合剂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方法 建造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设中、西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使用鼻渊合剂、克拉霉素分散片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症状积分,并设空白组,测定造模后0、7、14、21 d鼻窦黏膜IL-9、IL-10及p-p3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大鼠症状积分比较,表明中、西药都有治疗作用。造模后大鼠IL-9及p-p38水平明显增高;用药后中药、西药组大鼠鼻窦黏膜IL-9及p-p38水平随治疗周期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IL-9及p-p38水平下降与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中药组、西药组及生理盐水组鼻窦黏膜IL-10水平随治疗周期逐步升高,中药组、西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鼻渊合剂治疗急性鼻窦炎有确切疗效,IL-9、IL-10参与了急性鼻窦炎发病的免疫过程,与p38MAPK通路存在一定关系,鼻渊合剂有促进IL-10、抑制p-p38活化阻断p38MAPK通路抑制IL-9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进行系统探讨。“脾胃失用”在鼻鼽发病中意义重大,“壮固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因时、因人存异。总体而言,春夏宜升壮阳气,秋冬须阳气归藏,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道”,此为防治变应性鼻炎之大法。肺气虚寒,或肝阴不足,抑或心火偏亢者,则应据个体矛盾之不同,荣其不足,制其过盛,以“壮”脾土和五脏之不衡,此为因人制宜之法。因此,干祖望教授顺于天时,以施升、温、降、藏之道,据于五脏,以布因人制宜之法,则人之脾土“壮旺”,诸邪可御、鼽病可杜也。  相似文献   
3.
倪平敏  陈小宁 《河北中医》2012,34(1):145-148
慢性喉炎中医称"慢喉喑",又有"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之称,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中医学认为,慢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痰热犯肺,瘀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相似文献   
4.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于外感风寒,内有痰(水)饮的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症、分泌性中耳炎、喉源性咳嗽等)诊疗中鉴于对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局部检查的综合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解表散寒、温化痰饮"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治疗五官科疾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鼻渊合剂对急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鼻渊合剂中各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靶基因.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筛选出急性鼻窦炎相关的作用靶基因,取两靶基因的交集.使用生信在线分析全能网站(Metascape...  相似文献   
6.
倪平敏  陈小宁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08-1209
陈小宁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痰核”范畴,病出颃颡,痰浊内停.病因主要为“痰”所致,病机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运失健,痰浊互结,上扰鼻咽,阻遏脉络而致本病.治以健脾化痰,行气散结,药用二陈汤化裁,配玄参、夏枯草等散结消肿之品,山楂消肉积,桔梗化痰行气等.然临证中小儿因正虚患病较多,因此在治疗时少用寒凉药物,以防寒凉碍阳,损伤脾胃加重正虚之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转阳率的影响,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扬州隔离点中使用和未使用中药(清肺排毒汤、扶正益清方)的COVID-19密接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核酸扩增试验(NAATs)的阳性率、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阳性者的病情等级进行分析,以评估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结果  共收集了30 000余例观察对象,基于数据筛选、核对,以1 286例密接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中医组1 016例(79.00%)和对照组270例(21.00%),共有转阳患者55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前后,结果均显示在男性和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中药组的转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不纳入N值和O值)结果显示中药组转阳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0.547倍。另外,密接者转阳后,中药组的总体和女性的病毒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药有利于降低COVID-19密接者的转阳率和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郑某,男,49岁,因"左颊部疼痛、肿胀伴发热近1月"于2011年10月15日收住入院.1个月前,患者劳累后发现左颊部肿块,蚕豆大小,轻微疼痛,伴困乏,无发热.曾诊于普外科,予以青敷膏外敷后肿块减小,疼痛消失,自觉无明显不适.后因进食肥甘厚味及生冷海鲜后出现左颊部疼痛,肿胀,质硬,困乏,伴夜间发热、汗出,体温波动在38℃左右.就诊于急诊科,考虑"急性腮腺炎",予以头孢西丁钠、炎琥宁抗感染治疗3天后疼痛减轻,肿胀未见明显好转,仍有低热、多汗,未予重视继续治疗.后查腮腺B超:左侧腮腺肿大;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继而左颊部疼痛、肿胀加重,左面颌部弥漫性肿,波及左侧眼脸、耳后,压痛明显,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张口重度受限,口内未见明显腮腺导管乳头.就诊口腔医院,查颌骨CT:左腮腺区肿大与颌骨无直接关联,考虑"腮腺咬肌区肿块性质待定",建议仍抗感染治疗.入院时:患者左颊部疼痛,肿胀,张口重度受限,伴夜间发热、汗出,体温波动在38℃左右,全身乏力,偶有咳嗽,进食少,寐差,二便尚调.否认牙齿疾患病史.门诊考虑"化脓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9.
<正>慢喉喑,中医又称之为"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等,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较难治疗。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且易复发。陈小宁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师从干祖望教授,临证近3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喉炎疗效较好,且药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