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8篇
  2篇
中国医学   17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3例,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20例。视伤口污染情况决定是否一期或二期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术。病例资料:掌侧软组织缺损共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5~52岁。电锯伤8例,挤压伤及砸伤18例,切割伤7例。示指缺损18例,中指11例,环指4例。患指均残留部分或全部甲基质和甲床。指端皮肤缺损13例为患指远节1/3,20例为整个远侧指腹加患指中节的远1/3皮肤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无感染。术后随访1年后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组指端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无明显触痛且皮瓣耐寒、耐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外形早期臃肿,皮瓣供区植皮处有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达4~6mm。患者均可继续以前的工作,对手指修复后的外形及感觉均较满意。结论对于指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创面,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且皮瓣不臃肿,术后不易发生静脉危象;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创面,需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2.
日本终于许可基因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临床上应用。今后,临床实际中使用rt-PA时,必须保证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的正确性。但是,与脑卒中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很多,为了能够正确地诊断,有必要充分了解那些容易和超急性期脑梗塞相混淆的疾病或病态。  相似文献   
3.
胃癌发生远处股骨及全身广泛皮肤转移者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男,35岁。上腹痛不适,进食后脐周胀痛,持续不退3月余入院。近月来右下肢、膝关节上方痛,肿胀不退,以夜间较明显。膝关节不能倬屈,活动障碍。胃纳差,体重减轻。15年前有溃疡病史。1977年在某院钡餐检查诊断为胃溃疡。1982年起上腹疼痛,服药不见好转,反渐加重,厌食,乏力,体重减轻明显。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同年10月因胃溃疡穿孔在某院行胃修补术,并取胃粘膜病理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螵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FI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化痰散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瑜修 《广西医学》1997,19(5):891-893
化痰散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广西中医学院廖瑜修笔者自1986~1995年在本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以化痰散结治则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简称治疗组),并设单用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简称对照组),临床上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治...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医学》杂志报道,瑞士生物医学研究所、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模仿某些细菌和病毒的部分DNA(脱氧核糖核酸)制造出合成DNA,并将合成DNA的片段与从康复非典患者身上取得的人体细胞拼接在一起。结果发现,这些人体细胞能记忆、识别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并产生有针对性的抗体。在实验中,用这种新方法取得的人体细胞能产生不同的抗体,其中有些抗体是专门针对非典病毒的。此后通过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发现了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何种抗体能最有效地抗击非典病毒。而老鼠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新方法还有望用于治疗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IN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粘膜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结果 p33^ING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1.2%(21/51)。远低于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率100%(15/15)。结论 ING1是抑癌基因,其蛋白产物p33^ING1b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防治瘢痕增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防治瘢痕增生,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治疗瘢痕增生患者33例,痊愈显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8%。结果表明,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能增强导入作用,是防治瘢痕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虎修  史斌 《中原医刊》1991,18(4):11-12
自1972年以来,我们曾对63例胆石症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排石总攻方案,收到了可喜的疗效。一、病例的选择病人年龄均选择在60岁以下,无其他内脏器质性病变的;胆总管结石直径大小1.2公分;胆囊结石直径小于1公分;或肝胆管泥沙样结石;手术后胆道残存结石;肝管或肝内广泛小结石,手术难以彻底治愈者;症状较轻,无严重并发症,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排石总攻方案,而对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