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老年人胆石症胆道感染的发病特点,我们将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收住的、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1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青壮年病例117例,进行对照分析,现将临床资料及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0例胃癌患者施行了带血管蒂ρ或ρ型空肠代胃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该术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对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ME)已成为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一[1].除此之外,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是预防局部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对此也有争议.主要是集中在中低位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略多于10%, 而且侧方淋巴结清扫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因而是否有必要牺牲90%没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利益[2]-故此,本文旨在探讨研究使用合适的标记手段来术前探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指导作者有选择性地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难取性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胆道镜取石失败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单一采用EST(单一治疗组),25例行EST联合胆道镜(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成功率(92%)和取石成功率(92%)均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78%和70%);联合治疗组胆道损伤率(4%)和取石时间(40±10min)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10%和49±16min),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EST是治疗术后难取性残余胆道结石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并减轻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电凝切除、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部分肠段切除及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等方法,对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22例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其中1例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发生难于控制的出血,另1例造成穿孔且息肉未完全切除,也行结肠镜辅助的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22例中有18例用Endo-GIA完成。6例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其中4例因息肉基部广,游离肠段后发现血供差;2例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息肉稍大。3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70~240 min;手术出血量在2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48 h。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肠瘘、肠腔狭窄、术后肠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对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ME)已成为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一。除此之外,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是预防局部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对此也有争议。主要是集中在中低位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略多于10%,而且侧方淋巴结清扫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因而是否有必要牺牲90%没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前在鼻胃管的顶部预先用7号慕丝线打好麻线结,助手将鼻胃管放入食管内,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鼻胃管前端预留线结拖入空肠。结果本组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5 min,送入鼻胃空肠管总长约85 cm,置管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2周患者体质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升高、KPS评分增加,P均〈0.05。拔管后3周内,患者均恢复胃肠功能。结论胃镜拖线法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