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会实践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中医药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社会实践课活动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体会,分析人文社会实践课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叶天上(1667-1746),清著名医学家,名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祖叶时、父叶朝来皆精医。年十四父卒,遂于十年内先后拜师十七人,于家传儿科外,兼通各科,长于内科杂病,于温病学说尤有贡献。其毕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世传《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木刻本叶氏医案》、《温热论》等书,大多出自后人、门人之手。子孙有善医者叶奕章、叶龙章,从学弟子甚众,顾景文等受益尤深;私淑者亦多,其中最著者有吴瑭、章楠、王士雄等,皆清代名医。天上处方现已难觅,天士之后从医者多精心收藏。此方曾被名医陈莲防收…  相似文献   
3.
许槤(1787—1862),字叔夏,号珊林,浙江海宁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至江苏粮贮道。许槤乃清朝学者,明律学,通医理,工书法。曾校注《洗冤集录》,编《洗冤录详义》四卷,撰《捡骨补遗考证》;校订《产宝》、《咽喉脉证通论》等医学著作;又著文字学著作《古均阁宝刻录》和《古均阁遗著》等。  相似文献   
4.
许裢(17871862),字叔夏,号珊林,浙江海宁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至江苏粮贮道。许桩乃清朝学者,明律学,通医理,工书法。曾校注(洗冤集录),编(洗冤录详义)四卷,撰(检骨补遗考证);校订《产宝)、拥喉脉证通论)等医学著作;又著文字学著作《古均阁宝刻录》和《古均阁遗著)等。此条幅是许裢为朋友祝寿时所作,并记述了朋友相聚的场面。其篆书笔画匀称圆润,质朴工稳;隶书部分强调笔画的波碟和隶体的“蚕头燕尾”,点画平直均匀,刚柔相济,规正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篆隶的结合显得疏朗工稳,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曹沧洲(1849~1931),清代医家,名元恒,字智涵,晚号*#雪老人,江苏吴县人。祖云洲,精医,曾编《叶氏医案存真》。沧洲先生幼秉庭训,年青时弃举业而习医以承祖业,博涉经方,宗法轩岐灵素,善师法清代江浙名医,如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诸家,擅长时病,治内外诸证多有效验。清光绪戊戍年(1898),帝躬违和,诏征名医,得南京制军保荐,与陈莲舫同入京都为御医,治得见效,名望益重。戊申年(1908)因病假归,杜门养疴,遗著有《曹沧洲医案》二卷、《霍乱救急便览》、《戒烟有效舞弊法》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  相似文献   
6.
何其超(1803-1871),清医家,何氏第甘三世孙,字超群,号古。C,晚号藏斋,江苏青浦县人。父何世英早逝,其超从母训习举业,又得从兄何其伟指声、诗文、医学,二十八岁开始行医,工诗精医。咸丰恩贡生,曾就职教渝(掌文庙祭记,教育所属生员的学官)。尝幕游燕、豫、关、陇,与同郡桃子寿、张温和等相唱和,诗学益进,不名一家;又寓居金山县朱注镇法忍寺,垂三十年,活人无算。同治戊辰(186)构枣花书屋。著有《藏斋诗钞》、《藏斋医案冲《藏斋文稿人名医蒋元纺(朗山)、沈景风(翼之)、顾达(雨田)均出自其门下。此横幅出自何…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1868-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峰,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幼从外祖家左卿学,二十一岁从德清俞曲园习经学于访经精舍,交游甚广。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其文被鲁迅誉为“所向披靡,令人神往”。身为近代“国学泰斗,文章巨匠”的章太炎先生于医也造诣甚深。自秦汉以下,历代医著,测览殆遍,先后发表论文用篇。1935年起在苏州以讲学为业,游其门者多医林隽彦,如唐慎坊、王慎轩、陆渊雷、章次公。又如范文虎、潭铁樵、余云怕、王一仁等名医均和D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章太炎先生邮札往来。这是章太炎先生给朋友徐润周…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浦东张江镇近年来积极推进健康社区建设,为更好地了解实施效果,促进健康建设活动的有利开展,我校课题组于2008年5月19日~6月15日对该镇居民进行了健康意识的调查及分析,希望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有所借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子云(1891-1945),上海江湾西唐家桥人。其父朱宝卿为乡村医生,擅长大小方脉,尤精喉科。于云幼承家传,成年后随父行医,将内、外、儿、喉各科熔于一炉,并在喉科中汲取各科精华,从而发展了中医喉科、成为上海朱氏喉科的奠基人。与其弟仲云同室应诊,求诊者踵接。朱氏喉科内服和外治并用,在外治中尤善用吹药。对白喉、烂喉痧(猩红热)等传染病,辨析入微,见解独特;遣方用药,运刀施针,匠心独运。其子宗云承继家学,亦以喉科见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珍藏有朱子云处方一帧,系何时希先生生前捐赠,现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公众教育的定位是: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倡导科学精神,探求科学养生、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以促进现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