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 SD大鼠70只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只)。对照组( C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 E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记录创面溶痂时间;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并于不同的时相点取创面组织, 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及修复情况。结果从烧伤后第5天起各时相点,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与对照组表现出差异;实验组创面溶痂时间为(10.73±2.47)d较对照组(14.26±2.65)d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21±1.27)d和(18.05±1.3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人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毛囊干细胞并予以鉴定.方法 提取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β-catenin基因全部序列,采用TA克隆技术获取基因亚克隆pUCm-T-β-catenin,AgeⅠ酶切连接pGC-FU载体构建β-catenin融合E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β-catenin-EGFP.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RT-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质粒再转染FT293细胞进行慢病毒质粒包装,荧光显微镜观察,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滴度.包装后慢病毒质粒感染体外分离和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的人毛囊干细胞,RT-PCR鉴定,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结果 RT-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 基因正确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在转染pGC-FU-β-catenin-EGFP的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证实细胞表达β-catenin;质粒包装后荧光显微镜观察FT293细胞见大量绿色荧光时测得病毒滴度为2.0×108 TU/mL.在感染慢病毒质粒的人毛囊干细胞,当感染复数为10时,感染后48 h的感染效率可达80%以上,感染后3周的感染效率仍维持在80% ~90%.结论 成功构建β-catenin-EGFP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人毛囊干细胞且表达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n=10).模型组大鼠腹腔麻醉后于背部制备Ⅲ度烫伤模型(30%TBSA),于建模后即刻和建模后24 h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同时模型1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0 00 U/kg),模型2组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建模后48 h,颈部放血处死三组大鼠,取肺组织分别进行湿干质量比值测定、组织学检查和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结果 三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比较为模型2组>模型1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2组较模型1组改变更为明显.建模后48 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E及M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2组肺组织中NE含量明显高于模型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肺水肿,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的肺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5.
复合皮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波是一种新型的创面覆盖物,其抗原性低,不会引起免疫排异,可长期存活。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其抗感染能力低,抗机械力差,总的成活率不高。另外,自体角质细胞培养期较长。尚需进一步改进才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min和180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照组和治疗组,共六组(n=10)。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均于缺血结束后再灌注前即刻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6IU/g,相应对照组于缺血结束再灌注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h后于下腔静脉采血。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损伤情况;采用Chiu氏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检测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均有明显肠黏膜损伤,并伴有黏膜MPO活性增加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模型1治疗组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Chiu氏评分显著升高(P〈0.01);但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小肠损伤明显减轻,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P〈0.01)。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严重肠I/R损伤但加重轻度肠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烧伤患治疗期间发生心跳骤停为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降低患的猝死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值得探讨。笔对1994—2003年本单位住院烧伤患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后氧化应激及前列腺素E2(PGE2)分泌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热损伤模型后分为损伤组、DPI预处理组、NAC预处理组三组,以未受热损伤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法及化学发光法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Nox)活性变化,EIA检测上清液中PGE2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的Nox亚型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热损伤后Noxl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热损伤明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热损伤后即刻细胞内ROS含量和Nox活性明显升高,在4h后二者均抵达峰值,而DPI预处理组ROS含量和Nox酶活性明显低于损伤组(P〈0.叭或P〈0.05);热损伤后细胞分泌PGE2明显增高(P〈0.01),而DPI预处理组和NAC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损伤组(P〈0.01)。RT—PCR结果提示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Noxl、Nox3和Nox4三种亚型,三者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热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oxl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热损伤可明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并诱导Nox活性升高和Noxl蛋白表达增高,从而使细胞内ROS量升高,进一步引起PGE2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自小鼠腹腔灌洗液中提取巨噬细胞,分别用高糖型(含葡萄糖25.5 mmol/L,高糖组)和正常糖型(含4.5mmol/L葡萄糖,正常组)D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点(0、2、4、8、12、24、48 h)收集上清及细胞,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技术检测MCP-1、MI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巨噬细胞MIP-2、MCP-1蛋白和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养后4 h时,高糖组MIP-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以后逐渐下降;培养后8 h时,高糖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开始显著增高,12 h时达高峰,24、48 h时略有下降.结论 高糖环境可使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IP.2、MCP-1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高糖可能通过刺激创面局部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并导致炎症细胞持续存在而影响其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甘石软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优选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中药组分,以油脂性辅料为基质制备甘石软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创面愈合百分率、结痂及脱痂天数为指标,观察其对烧烫伤的疗效。结果:甘石软膏外观细腻,质地均匀,质量稳定,且能加快伤口的脱痂速度,促进伤口愈合,消除创面组织肿胀。结论:甘石软膏对于治疗烧烫伤具有较高的医学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