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DUS、MSCT及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高低及对包膜、钙化及其内部密度均匀性的显示能力。结果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病理共检出113枚结节,113枚结节均可见包膜,瘤周或瘤内有钙化灶43枚,无钙化灶的70枚瘤体内密度均匀32枚,不均匀38枚。术前CDUS、MSCT分别检出97枚(85.8%)、89枚(78.8%)结节,有包膜的结节分别为88枚(90.7%)、73枚(82.0%),有钙化灶结节分别为43枚、43枚(100.0%),结节内密度不均匀分别为37枚(68.5%)、21枚(45.6%)。术前CDUS与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及对包膜及钙化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US对瘤内密度均匀性显示能力优于MSCT(P<0.05)。结论 CDUS与MSCT对甲状腺结节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显示能力,但CDUS对包膜、钙化及瘤内密度均匀性显示能力方面优于MSCT,CDUS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一种可发生于多个部位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文献多从临床治疗角度加以探讨,CT联合超声尤其是超声的表现报道极少。现搜集1例发生于皮下的巨大MFH,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69岁。"发现右侧大腿肿块1年"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于2010年发现右侧大腿有一肿块,如桃子大小,无局部红肿、疼痛等任何不适。肿块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2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40例,恶性组12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各值分别与各组病例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MVD高倍镜下(×400)计数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良性组及恶性组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及MVD采用t检验.结果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BV值分别为(13.97 ±11.34)ml/100 g、(22.89±11.56)ml/100 g,良、恶性甲状腺结节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4 <0.05),BF、TTP、PS、M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34、0.112、0.614、0.709);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MVD间存在显著差异(t=7.621,P=0.000 <0.001);良性组PS值与MVD间呈正相关(r=0.404,P=0.05),恶性组PS值与MVD间呈负相关(r=-0.601,P=0.039 <0.05),其余各指标BF、BV、TIP、MTT与MVD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其各种灌注参数中以BV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PS与MV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5岁.右跟部外伤后阵发性疼痛2天,伴夜间疼痛.体检:右跟部周围软组织完整,无红、肿、热及畸形表现,跟部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发现下颌骨疼痛性包块8年余"入院.患者诉约8年前发现下颌骨略膨隆,略有压痛,3年前下中切牙松动后自行脱落,1年前右下前牙松动,包块压痛加剧,未行任何治疗.十余天前将右下前牙拔除,拔牙创有黄色、臭味、刺激性液体溢出,于当地诊所输液6天未见好转遂转我院治疗.2007年患"肺结核"已治愈.体检:T36.7℃,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0/70 mmHg.专科情况:颏部隆起、前突、压痛.张口可,咬颌关系可,口腔卫生较差,Ⅲ度牙结石.4321(T)1缺失,5(T)Ⅰ度松动,(T)2Ⅱ度松动,(T)3Ⅰ度松动.5(T)至(T)2之间包块隆起,相对前庭沟变浅、口底抬高,包块表面可见上颌牙压痕,牙龈红肿,压痛明显.双侧颌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结果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下颌骨包块性质待查(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  相似文献   
6.
<正>女,2岁,出生后四肢多发畸形入院。无家族遗传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专科检查:患儿右足24趾并趾畸形,皮肤性并趾,右手中指近节指骨处明显环状缩窄,远端指体明显较对侧增粗、增大,未见明显水肿;右手24趾并趾畸形,皮肤性并趾,右手中指近节指骨处明显环状缩窄,远端指体明显较对侧增粗、增大,未见明显水肿;右手25指自近节指骨以远局部肥大,呈肿瘤状;左手中指较同侧手指明显短小;左手示指短小较明显,呈"枝芽样"。双手活动受限,右足活动受限。X线片示:双手发育畸形(见图1),家属仅要求纠正手部畸形,右足畸形暂不处理,未行X线检查。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系列、心电图等),未见异常后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右手中指环状挛缩带松解、右手25指自近节指骨以远局部肥大,呈肿瘤状;左手中指较同侧手指明显短小;左手示指短小较明显,呈"枝芽样"。双手活动受限,右足活动受限。X线片示:双手发育畸形(见图1),家属仅要求纠正手部畸形,右足畸形暂不处理,未行X线检查。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系列、心电图等),未见异常后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右手中指环状挛缩带松解、右手25指矫形术。术中所见:患者右手中指近节指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为良性病变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变,约占甲状腺上皮性肿瘤的60%[1],而甲状腺腺瘤中绝大多数腺瘤为滤泡性腺瘤。本文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相关资料,重点分析其CT特点,总结其CT征象,探讨CT在滤泡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90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病例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病例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给出CT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查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为95.18%(79/83),良性结节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为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及无淋巴结转移,占93.98%(78/83),恶性组仅1例出现[14.29%(1/7)],甲状腺癌主要CT征象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多伴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71.43%(5/7)]。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CT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43岁。因"体检发现左颌下包块4个月,迅速增大伴左侧鼻塞半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体检中发现左颌下一约花生米粒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以重视,包块缓慢增大,近半月来包块迅速增大,并出现左侧鼻塞,伴左侧头痛、面麻、左眼胀痛不适及复视,偶有回缩性涕中带血,遂到当地县医院行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检查示左胫骨骨质破坏,性质待定。入院查体 T 36.6℃,P 94次/分,R 19次/分,BP 140/90 mmHg。左小腿中段前侧可及骨性隆起,压痛明显,局部未及明显红肿及窦道,局部皮温增高,左下肢末梢血循可,感觉、运动未见明显异常。CT 扫描示左胫骨改变考虑良性骨病;骨纤维异常增殖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胫骨骨质破坏病灶刮除术。术中见左胫骨中段两侧可及2块大小约5 cm×3 cm大小疑似炎性瘢痕组织附着于胫骨上,质稍硬,灰白色,其中内侧瘢痕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网,其下的胫骨骨组织也广泛呈反应性新骨改变,左胫骨中段内侧骨质中有约3 cm×2 cm 大小非骨质区,内有疑似上述炎性瘢痕组织生长,直达髓腔。术后病灶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左胫前)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CK7(-)、CK19(-)、EMA (-)、CD99(-)、Vinentin (+)、CEA(-)、desmin(-)、S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