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固有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侵入具有识别和清除的能力,主要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而昆虫血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昆虫血细胞的类型、分化和增殖,以及其在昆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方法检获日本血吸虫和三峡库区上下游流行区斯氏狸殖吸虫样本,提取其细胞DNA,PCR特异性扩增线粒体cox1基因并测序;分别用Clusterx和DNAsis软件对两虫种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进行序列的变异分析和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分析。结果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日本血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cox1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5 bp和418 bp。两虫种cox1基因序列有138位碱基相同,占斯氏狸殖吸虫cox1碱基的33.01%。两虫种cox1基因包含的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全部相同,均为12种,18个。结论日本血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基因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在遗传进化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两虫种存在交叉抗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成虫排泄分泌产物(ES)的蛋白条带和抗原性,并对两者进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斯氏狸殖吸虫童虫ES蛋白、童虫虫体可溶性蛋白、成虫ES蛋白、成虫虫体可溶性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用肺吸虫病人血清、小鼠抗血清识别特异性反应条带,并用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S抗原进行组织定位。结果经SDS-PAGE分离的斯氏狸殖吸虫的虫体可溶性蛋白和ES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感染血清识别的童虫ES蛋白、成虫ES蛋白条带分别在28000、70000Mr和90000Mr处,小鼠抗血清识别的童虫ES蛋白、成虫ES蛋白条带分别在28000、70000Mr和45000、70000Mr处。童虫ES主要定位在后尾蚴的排泄囊,成虫ES主要定位在成虫肠腔上皮。结论 28000、70000Mr的童虫ES蛋白可能为斯氏狸殖吸虫的特异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疾病是一组与变态反应相关的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是过敏性疾病与冠心病的共同特征,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两种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过敏反应可能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冠心病的发展,而早期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过敏性疾病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随机收集1000例患者骨盆腔CT影像,借助CT图像重组技术观测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果 骶椎均为前面凹陷、底朝上、尖向下后方走行,骶椎上下端中点连线M与人躯体长轴之间的夹角A均为锐角,耻骨联合位于骶椎的前正中偏下位置,其与骶椎下缘的连线N和躯体长轴垂线间夹角B>0 °(即耻骨联合上缘低于骶椎下缘的位置)占89.7%(897/1000);青少年组(14~45岁)角A为(35.86±6.88)°,明显低于中年组(46~69岁)(37.82±6.34)°和老年组(>69岁)(37.60±6.65)°(P<0.05),青少年组角B为(10.27±7.02)°,明显高于中年组(8.88±7.23)°和老年组(7.83±6.93)°(P<0.05),而中年组和老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角A(36.12±0.27)°和角B(6.27±0.25)°,均明显低于女性(38.03±0.33)°和(12.79±0.33)°(P<0.05)。 结论 CT图像重组技术可用于观察和分析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者骶椎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情况差异显著,可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检查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上、下游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t(c毗1)基因的遗传变异。方法采集三峡库区上游四川、云南及下游安徽、湖北4省共7个地、市的钉螺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线粒体cox1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X(1.81)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4.0)软件Kimura2-parameter法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上游与下游不同地域株钉螺间cox1基因差异约为16%.下游地区的肋壳与光壳钉螺cox1基因差异约为3.7%,上游不同地域株钉螺碱基差异约为5.4%。遗传距离显示,上游四川与云南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022~0.050,下游安徽与湖北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014~0.027,而上游与下游各地区螺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127~0.138之间,明显大于上游或下游各地区螺群内的遗传距离。进化树结果表明,下游湖北的荆州、石首和安徽的芜湖、宁国钉螺形成一支系,上游四川的绵竹、新都钉螺同属一支系。但两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在云南大理钉螺的归属上存在差异,MP法提示大理钉螺从上游的分支中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类。结论上游与下游不同地域株钉螺cox1基因遗传差异较显著,下游肋壳和光壳钉螺种群内遗传变异较小,而上游光壳钉螺种群内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约氏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推测其功能.方法分别提取约氏疟原虫感染人鼠(IL)和正常大鼠(UL)肝脏总RNA,根据疟原虫基因A+T含昔高(>70%)的特点,设计可选择性扩增约氏疟原虫基因的G+C含量为40%的引物,采用差异显示RT-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DD-PCR)技术进行扩增,筛选筹异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获得6个约氏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相关基因 PyHs4、PyHs5、PyHs6、PyHs7、PyHs8、PyHs9;其中PyHs4与约氏疟原虫乙酰葡糖胺磷酸变位酶(phosphoacetylglucosamine mutase,AGM,ID:PY02130)基因具有91%的柑似性,PyHs5与约氏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3(erythrocyte membrance prontein 3.PyEMP3,ID:PY05500)基因具有100% 的同源性,PyHs6、PyHs7、PyHs8、PyHs9经Blast序列分析为疟原虫基因,但功能未知.结论应用DD-PCR技术成功扩增了约氏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进行重组表达、功能及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分别用经典方法和小型昆虫试剂盒提取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并设计5条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人体毛囊蠕形螨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扩增产物经1....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 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F=186.52,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 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F=103.26,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HT,晶状体和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 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t=5.07,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研究特异性抗原的生物学特性,为特异性诊断抗原和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2-DE、感染血清的免疫印迹识别特异性的蛋白,从识别的蛋白点中选取A、B、C 3个点做进一步分析,采用串联质谱进行蛋白肽段测序,结合免疫金标技术抗原定位,分析感染血清识别蛋白的特性. 结果 A点蛋白与6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一新型蛋白westerpain-1/10匹配分值最高,B点蛋白与5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半胱氨酸蚩白酶匹配值最高;C点蛋白无相关蛋白与之相匹配.免疫金标记技术显示感染血清识别的虫体抗原位于虫体表膜和肠腔及肠腔内容物. 结论 并殖吸虫病感染血清可识别经SDS-PAGE、2-DE分离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串联质谱分析以及免疫金标记检测显示其主要成分为虫体表膜与分泌排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