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GSTπ)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TopoⅡα和 p170在ANLL中的初治组 (A组 )及复发或难治组 (B组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2 0 %、43 2 %、2 2 0 %及 5 0 0 %、5 0 0 %、46 7% ;三者在ALLA组及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4 3%、0、18 2 %及30 0 %、18 2 %、30 0 %。GSTл阳性、TopoⅡα阴性、p170阳性A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与GSTπ阴性、TopoⅡα阳性、p170阴性的CR率分别为 2 5 0 %、75 0 %、38 5 %及81 8%、37 5 %、84 2 %。除TopoⅡα外 ,耐药因子阳性患者的CR率低于阴性患者 (P <0 0 1及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GSTπ与p170之间密切正相关 (r =0 6 4,P <0 0 1)。结论 GSTπ、p170过度表达与AL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且GSTπ与 p170过度表达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细胞涂片中P170和GST-Ⅱ表达,临床意义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30例消化道肿瘤淋巴结细胞涂片进行P170和GST-Ⅱ测定,设正常对照组12例为慢性淋巴结炎.P170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9.6%(16/23)和33.3%(4/12).两者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GST-Ⅱ表达率分别为70%(21/30),66.7%(8/12)经统计学处理,P>0.05.GST和P170共同表达率59.1%(13/22),两者均无表达者5例22.8%(5/22),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消化道肿瘤淋巴细胞涂片中P170的表达明显增高,可作为消化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新型甲型N1H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引起全世界医学界和微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并介绍临床预防和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糖尿病血管病变,特别是大血管病变,以迅速发展、多部位、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2 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 34 .7% (42例 )。粒细胞缺乏组 (粒缺组 ) 78.6 % ,非粒细胞缺乏组 (非粒缺组 )2 1 .5 % (P <0 .0 1 ) ;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 4例 ,非粒缺组 2例 (P <0 .0 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 41 2 %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 32 .4 %。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3)型更为少见,因此,初诊时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陈某,女,18岁,学生,长丰县人。1992年3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色苍白,金身乏力,纳差,在当地卫生院以重度贫血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十日有黑便,时有恶心,上腹部不适,症状加重,于4月7日转我院外科。查体:急性病容,神清,面色苍白,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不黄,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瘀点,斑斑。淋巴结(一),两肺呼吸音粗,腹平软,来及包块,全腹均有压痛,以上腹部明显。肝大4.5cm,脾未满意触及。血常规显示WBC:5.4×10~9/L,N:0.68,L:0.32,Hb30g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34.7%(42例)。粒细胞缺乏组(粒缺组)78.6%,非粒细胞缺乏组(非粒缺组)21.5%(P<0.01);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4例,非粒缺组2例(P<0.0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41.2%,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32.4%。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果GSTπ阳性率为2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阳性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初治组阳性率为15%(10/67),复发/难治组为41.0%(11/27),GSTπ阳性者CR率低于GSTπ阴性者(25%∶82%),P<0.05,GSTπ表达与P170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STπ是AL临床耐药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且与P170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少见,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工人。1996年2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面色苍白,双下肢浮肿,伴全身酸痛乏力,但无明显酱油色尿,无发热与黄疸。多次在我院及其他医院查血常规示全血减少。Hb42g/L,WBCl.4×10~9/L,Plt 28×10~9/L,骨穿显示再生低下,粒红比为2.8:1,全片未见巨核细胞。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和尿罗氏试验均为阴性。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月来患者乏力和酸痛加重,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短,唾液中常带有少量血液,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