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及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亚甲蓝示踪6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分析前哨淋巴结与根治性清扫腋窝淋巴结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1.7%,假阴性率为0%,准确率为100%;有4例检出后蓝染淋巴结。结论前哨淋巴结可以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采用亚甲蓝示踪法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全切术组55例,甲状腺次全切术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显示:全切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次全切除组(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次全切除术相比效果更为显著,可更加彻底地清除病灶,降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测定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并计算其平均密度。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VD在年龄大于45岁的病例组高于年龄小于45岁病例组,肿瘤增大MVD随之增加,ER、PR阳性的病例MVD均高于ER、PR阴性的病例的MVD。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进行乳腺癌组织中的MVD检测对于预测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决定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哨淋巴结的分布与乳腺癌肿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近十几年的乳腺癌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分析SLN在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的各组分布情况及其与乳腺癌肿块位置的关系,并探讨其在SLNB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联合检测VEGF和MVD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MV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VEGF的基因表达和MVD。结果VEGF阳性率为75.76%,MVD均值表达(X±s)44.3±15.5个,VEGF表达与MVD值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MVD和VEGF,对于筛查高危患者,制定治疗计划,预测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来曲唑与三苯氧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疗法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来曲唑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三苯氧胺.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肿瘤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经过三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情况相比与对照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 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疗法中应用来曲唑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就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乳腺癌组织取自我院2002-01~2006-10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检测VEGF38例。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2~69(平均47.8)岁,中位年龄46岁。乳腺肿块≤2cm7例,2cm<乳腺肿块≤5cm24例,乳腺肿块>5cm7例。手术后标本全部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有转移18例,腋下淋巴结无转移20例。ER阳性( )9例,ER强阳性( )6例,ER阴性23例;PR阳性( )11例,PR强阳性( )11例,PR阴性16例。1.2主要试剂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产品编号:MAB-0243,克隆号:J…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