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18例颅内巨大血肿的微创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双靶点穿刺血肿,对口引流,配合生物溶酶技术清除血肿,主张对大于60ml的颅内血肿全面采用双针穿刺引流。结果 18例中死亡5例,占27.8%,成活13例,占72.2%。结论 颅内巨大血肿双靶点微创术治疗是提高颅内巨大血肿清除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越来越引起关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常用标志物,其含量升高与脑梗死相关[1].笔者对13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hs-cRP浓度测定,以探讨hs-CRP浓度对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病例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为(11.0±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6.8)分(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7.10%和6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5%和38.71%(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和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重症哮喘患者均行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带机前后的pH值、PaO2、PaO2/FiO2、Sp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36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80.0%。5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患者带机后各观察指标均得到明显好转,与脱机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氯芬酯诊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例共计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0.4g静滴,1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甲氯芬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有效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微创手术方法清除脑脓肿 ,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5月以来已明确诊断为脑脓肿患者 1 5例 ,分别采用单针或双针穿刺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果  1 5例脑脓肿经治疗后 ,5~ 7天脓肿清除 ,病情平稳 ,8~ 1 0周复查头颅CT ,局部脓肿壁闭塞或成软化灶 ,临床症状消失。死亡 1例 (6 .7% )。结论 微创治疗脑脓肿有效率高 ,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提高生存率 ,且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检测的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老年LI组TG、TC、LDL—C、ApoB10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L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疾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陈雁斌  何正初  雷勇前 《海南医学》2014,(21):3141-3143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戊乙奎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患者的TNF-α水平和ND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为(20.78±2.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1±2.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DS为(15.02±3.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7±2.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