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建立甲醇-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烯的方法。方法空气中1,2-二氯乙烯用活性炭管采集,经甲醇-二硫化碳溶剂解吸,DB-FFAP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结果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的检出限分别为0.35μg/ml、0.81μg/ml;定量下限分别为1.16μg/ml、2.67μg/ml(相应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3 mg/m3、0.54 mg/m3)。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2%~0.60%、0.50%~0.79%,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0%~0.95%、0.78%~0.90%;平均解吸效率分别为97.6%~101%、96.0%~98.0%;在2.5μg/ml~5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6。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解吸效率高,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烯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通市某钢丝厂137例铅作业工人,其中61例确诊铅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76例铅接触工人作为内对照,选取正常人群75例作为外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方法分析3组人群XRCC1A194W和A399Q基因型频率,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系。结果:XRCC1 A194W的CT+TT在病例组和内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T基因型能增加铅中毒的易感性(OR=2.46,95%CI=1.16~5.21);XRCC1 A399Q的GA+AA在病例组和外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A+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性降低(OR=0.31,95%CI=0.15~0.65)。结论:XRCC1基因A194W和A399Q的多态性可能与铅中毒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模式下互联网技术一体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一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对疾病认知程度、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实施互联网技术一体化健康教育,可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金华市大气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于Poisson 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GAM),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2015-2016年PM2.5浓度和0~14岁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 2015-2016年金华市大气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50.32 μg/m3,PM2.5 浓度与5种气象因素日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PM2.5日均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日门诊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298, P<0.05)。广义相加模型结果分析,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第1 d最强,PM2.5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048 8%(95%CI:0.030 1%~0.059 5%)。结论 金华市大气PM2.5浓度升高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应采取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金华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金华市2008-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 [结果]4年中共监测799人,总集体有效剂量为854.70 man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07 mSv/a,年剂量<5mSv者占监测总人数的98.12%.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的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97 mSv/a),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人数逐年递增. [结论]金华市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1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40名不接触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用冷消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分析尿铅含量与空气中铅浓度、工种、工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该企业车间空气浓度的超标率为20.83%,接触组的尿铅超标率为63.41%,尿铅超标率和平均值在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工种的尿铅超标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空气浓度未超标车间也存在工人尿铅超标现象。尿铅含量与工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受到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监测,定期体检,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者的氧化损伤,探讨血铅和氧化应激酶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探讨铅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浓度,选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脱氢酶(MDA)作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血铅与氧化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共采集了车间内5个工作点的空气样品。接触组血铅浓度(244.274±124.5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SOD活性(61.27±6.97)KU/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触组MDA含量(9.42±3.8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与血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P〈0.01);吸烟、饮酒对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人体血铅升高,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与血铅含量变化不一致,血铅是近期铅接触者的敏感内接触指标,且血铅浓度越高,SOD活性代偿性升高;MDA含量越高,氧化损伤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尘肺发病接尘工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尘肺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ILO/WHO)提出要在2030年全球消除矽肺。为了解金华市尘肺病发病接尘工龄情况,探讨尘肺发病规律,为制定尘肺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金华市1962—2010年累计诊断报告的2876例尘肺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P指数对期刊绩效评价的效能,并探讨其与传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学方法,以2008-2012年C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指数与h 指数、五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五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指数与五年影响因子、h指数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金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华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更好的开展职业卫生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714家企业进行调查。干预研究采取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教,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工人防护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等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变化。[结果]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有1566家,化学危害因素的企业1737家,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1047家,分别占总数的42.16%、46.77%和28.19%;开展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493家,企业监测覆盖率为13.27%,检测率为17.05%,合格率为79.22%;粉尘、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检测率分别为45.02%、12.42%和14.2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49398人,受检率为49.58%,其中公有制企业38家,受检率为71.87%,非公有制企业3676家,受检率为47.98%。干预后,各监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我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体检率、监测率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