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蛋白C(PC)系统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重视的重要抗凝血系统,与肝素-抗凝血酶Ⅱ共同组成人体的天然抗凝体系。PC系统由PC、PC抑制剂(PCI)、蛋白S(PS)和血栓调节蛋白(T M)组成,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并参与补体激肽系统的免疫反应。现巳明确PC系统的病理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机制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前列环素、抗凝血酶Ⅲ辅因子和TM(血栓调理蛋白)是血管壁抗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其中经TM活化产生的APC(活化的蛋白C)具有选择性灭活V_a/Ⅷ_a因子、抑制血小板膜表面凝血酶原的转化和促进纤溶的能力。此外,TM还与前列环素相互协同,共同参与血小板在微循环中的功能调节。 1976年,Kisiel发现体外凝血时,只有极少量的蛋白C活化。1979年该作者又观察到,凝血酶在体外活化蛋白C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受生理浓度的钙离子抑制。Comp(1982)用小剂量凝血酶(1U/分每公斤体  相似文献   
3.
4.
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人们对蛋白C缺陷症的研究日益深入.遗传性或继发性蛋白C缺陷症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其它血栓性疾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出血性脑梗塞和动脉血栓形成,因临床难以确诊,因而实验室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就国外对蛋白C缺陷症的实验研究近况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血小板减少、碎裂红细胞性溶贫、反复发作的神经症状、发热和肾功能异常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病理学上表现为全身各组织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含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玻璃样血栓。TTP患者的血管病变是形成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因。血管损害的病理学1924年首先报道TTP病例时,尸检发现本病多脏器末梢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充满玻璃  相似文献   
6.
抗凝因子蛋白C在肿瘤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C(PC)是新近发现的血浆抗凝因子,在高凝状态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C在体内被血栓调节蛋白(TM)和凝血酶活化后形成活化型PC(APC)介导因子Ⅴa/Ⅷa的灭活并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素(PA),发挥抗凝血和促纤溶作用。同时,PC虽不是一种时相反应蛋白,但机体在某些病理状态时可发生显著变化,故可用于临床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国内对PC活性在人群中的分布、正常值及其在各疾病中的病理意义尚缺乏报道。为此,我们在纯化人血  相似文献   
7.
我们农村基层医院 ,每年 8至 9月份收治农药中毒病人较多。在救治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病人中 ,我们体会到 :在运用解毒剂时 ,加用脱水剂 (甘露醇 )和利尿剂 (速尿 )等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本文病例为 1993年 8月 2 8日至 30日住院的急性农药中毒病人 ,共 2 5例 ,其中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2 2至 38岁 ,平均为 30岁 ,轻度中毒 10例 ,中度中毒12例 ,重度中毒 3例 ,中毒药物均为有机磷农药。我们将中度中毒 12例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为 8例病人 ,加用脱水剂和利尿剂 ,对照组为 4例病人 ,两组病人在治疗前中毒程度较接近。两组病人入…  相似文献   
8.
9.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方法,从人新鲜胎盘中分离提纯血栓调节蛋白,并用发色底物S_(2366)检测法、SDS-PAGE电泳、等电聚集和氨基酸成分分析鉴定其抗原性和纯度。对该蛋白的功能特性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Moschcowitz(1924)观察到1例发热、紫癜、贫血和镜下血尿的16岁女性患者,发病13天后死亡。尸检时镜检发现,终未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广泛存在着被纤维母细胞包裹的透明样血栓,推测是由一种具有极强聚集血小板和溶血作用的毒素导致红细胞凝集和透明化样作用。Baehr等(1936)在4例有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9—48岁女性患者中,观察到微血栓周围的纤维母细胞被增殖的内皮细胞所覆盖。形态学观察和姬姆萨染色表明血栓由纤维蛋白和凝聚的血小板组成,提示本病患者存在着广泛的血管损害。1947年该病被Singer等定名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Bernheim等称之为Moschcowi-tz’s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