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118名有过十次以上供血记录的职业献血员,作血液流变学测定,同时检测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18名经各系统的体查确定为健康的专职献血员,均为男性,年龄25~45岁,献血一年以上(取血超过十次)。对照组为本院职工及部分本市的男性,年龄25~60岁,经各系统检查正常的健康成人。(二)检测指标和方法:按各项检测指标要求,专人专项进行测定,受检者于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1.红细胞压积:先做血沉,观察结果后,保留标本,将血沉管以3000rpm离心30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与非癌性肝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设定乙肝患者肝功能(ALT)正常组、乙肝患者肝功能(ALT)异常1组(40U/L400U/L)、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中AFU水平;分析乙肝患者肝功能(ALT)异常组血清AFU水平与ALT水平相关性;比较接受治疗前后乙肝与肝硬化患者AFU水平的变化。结果乙肝患者肝功能(ALT)正常组、乙肝患者肝功能(ALT)异常1、2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互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乙肝患者肝功能(ALT)异常3组和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肝患者肝功能(ALT)异常1、2组与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肝患者血清ALT升高程度与AFU相关性系数为r=0.810,P〈0.001。结论乙肝病人一旦经抗肝炎治疗后,血清ALT活性下降,AFU活性也迅速下降,ALT活性持续不变或上升者,AFU活性也不下降;肝硬化患者血清AFU活性长期升高提示常易发展为肝癌,所以血清AFU活性测定,有助于乙肝和肝硬化患者预测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关系,炎症是否参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D-二聚体(D-D)、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反映的则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早期监测,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分成3组。每组10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1)、合并微血管病变并出现尿微量蛋白组(DM:)、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M3)。另取无糖尿病患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血液中的hs-CRP、D-D、vWF浓度。结果与NC组比较DM1、DM2及DM3组hs-CRP、D-D及vWF的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3组比较DMI及DM2组hs-CRP、D-D及vWF的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D-D、及vWF浓度均随合并血管病变程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白细胞参数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化疗或化疗对恶性肿瘤(除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液白细胞各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液WBC、MEUT、LYMPH、MONO、EO、BASO参数;再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比较。结果白细胞各参数在未放化疗或化疗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WBC、MONO、MEUT、LYMPH在已放化疗或化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组与未放化疗或化疗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已放化疗或化疗者MONO增多,而WBC、MEUT、LYMPH减少,表示骨髓受到抑制,应暂停治疗,避免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症和hs-CRP、D-D与TC之间的联系,为糖尿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分成三组,每组60例,其中A组患者均患有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B组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并出现尿微量蛋白;C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另取无糖尿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D组).检测四组患者血液中hs-CRP、D-D、TC的浓度.结果 与D组比较,A、B及C组hs-CRP、D-D及TC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A及B 组hs-CRP、D-D及TC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D-D、TC的浓度均是随着合并血管病变程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IEST和快速ELISA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成虫石蜡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Q—ELISA)对比检测了52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和50份健康人血清,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6%和94%,假阳性率分别为4%和6%。应用IEST和Q—ELISA检测50份血吸虫病患者和2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其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8%和5%、5%。结果表明两法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Q—ELISA更适台于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