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表达来探讨电针(EA)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疗法(BWSTT)干预脊髓损伤(SCI)的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组(电针+训练组)。用美国NYU脊椎冲击损伤仪致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BBB运动功能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时间点损伤段脊髓NGF和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BBB评分显著增加,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增加,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组脊髓损伤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NGF和Nestin的表达显著增加,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电针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NGF和nestin的大量表达来促进神经再生。②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神经元胞外基质网络是由细胞外基质分子高度凝聚且环绕神经元形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在维持神经元性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然而,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胞外基质网络形成一道包裹在神经元外,限制神经可塑性的物理屏障,阻碍神经元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同时,也会促进局部神经炎症吸收。本文主要阐述神经元胞外基质网络的组成、功能及其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髓鞘形成及神经炎症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及热点演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出从建库至2023年6月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方法]108只SD(Sprague Dawley)肇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天、7天、14天三个时间点组(n=12).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其余两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模型组不予治疗,EA组取损伤周围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2/100HZ,1mA),每次20min,每天一次.各组大鼠于各时间点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LFB(Luxol Fast Blue)法进-行髓鞘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结果]术后1天EA组与模型组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724),7天和14天时EA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增高,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LFB髓鞘染色发现脊髓损伤后白质区域有较大面积的染色变浅,间隙变稀疏、排列不均匀,且有大量空泡存在,术后1天模型组大鼠髓鞘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EA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945);7天和14天EA组髓鞘含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后EA组MBP蛋白相对表达逐渐增多,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夹脊电针可能通过增加MBP的表达,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变再髓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VR技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焦氏头针治疗,穴取运动区、平衡区、舞蹈震颤控制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步距、步宽、步速、步频)、“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步宽外,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步距优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步距和步速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大鼠髓鞘超微结构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EA)组、药物组和EA+运动组,每组再分连续治疗7 d和14 d的2个亚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运用改良的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不予治疗,EA组采取针刺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腹腔注射法舒地尔(Fasudil)进行治疗,EA+运动组采用夹脊穴电针联合部分重量支撑平板训练进行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治疗7 d和14 d,治疗结束后,通过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评分)评估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MLC和中枢髓鞘来源的神经生长抑制受体(NGR)蛋白的表达,采用髓鞘染色(LFB染色)观察髓鞘的超微结构。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显著下降,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BBB评分较前升高,与E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p-MLC、NGR明显增多,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p-MLC和NG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p-MLC和NGR表达下降,与E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B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轴突髓鞘结构遭到破坏,脊髓白质纤维紊乱,髓鞘缺失,有髓神经纤维较少,髓鞘染色平均IOD值下降明显,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平均IOD值较前升高,与E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BWSTT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MLC的磷酸化及NGR的表达,保护髓鞘结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 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无和胃针法用于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 探讨和胃针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共8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和胃针法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接受头皮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和胃针法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针法辅助治疗,均以30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有效率,记录两组患儿针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胃针法组各有8例患儿脱落,最终各纳入32例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和胃针法组患儿有效率为87.5%(28/3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6%(21/32)(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针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和胃针法辅助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优势,可有效改善患儿睡眠习惯和质量,这为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针灸治疗及选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 d,7 d,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1组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何克林  韩德雄  马睿杰 《新中医》2020,52(14):120-123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治疗组予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期统计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计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4周及随访期,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PSQI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明确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