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峰  杨雪峰  程晓明  何修林 《贵州医药》2006,30(11):1039-1040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一旦达到完全梗阻,临床处理非常棘手。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以急性肠梗阻为表现的大肠癌43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8~85岁,中位年龄67  相似文献   
2.
陈云端  佘勇  何修林 《海南医学》2013,24(14):2066-2068
目的比较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简称观察组)和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组(简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24h疼痛评分上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h疼痛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上有术后疼痛轻、切口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贵州仁怀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快、下床活动时间早、创伤较小且无明显瘢痕,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相比更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进行研究.TEPH在腹膜前钝性建立足够间隙,回纳疝囊,置入补片覆盖缺损后放气.结果:100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TAPP和TEPH手术时间分别为30~150 min和25~110 min.术后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3~10d,平均4.8d.术后2周和4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分别占94.0%和100%.结论:TAPP与TEP都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手术效果及术式选择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得到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各50例,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急性梗阻情况的患者较多.观察组急性梗阻情况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输尿管的操作时间往往会比对照组的时间要长,而手术过程中所选择的灌压术语抗感染手段需要被有效控制,继而避免因术后引流不畅所带来的发病.两组的对照差异约为0.05,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继而能作为统计数据.结论:细菌学因素是泌尿系腔镜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输尿管镜操作时间长等多种原因;术前有效抗感染治疗,提高碎石技巧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治疗原则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贵州仁怀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快、下床活动时间早、创伤较小且无明显瘢痕,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相比更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2年,加重1d”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莫菲氏征阴性。腹部B型超声:胆囊大小约8.5cm×5.0cm,胆囊颈见一个约1.5cm×1.0cm大小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血淀粉酶:120u/dl,尿淀粉酶:200u/dl(somogyi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发展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 ~12月于胃肠外科就诊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不同年份患者数量、康复患者数量、抗生素应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适量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于2006年12月8日因脐周疼痛8小时入院,否认胃病史不及洁饮食史.体查:T37.5℃,P90次/min,R21次/min,BP100/60mmHg,腹平软,脐周及右下腹有压痛,以右下腹压痛为重,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 21.8X109/L,N83%,腹部平片无异常.初步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行Ⅰ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从2002~2006年38例住院患者左半结肠癌梗阻一期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有31例实施结肠灌洗后一期吻合,有1发生例吻合口漏.7例因广泛转移行姑息性切除,造口.结论 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肿瘤无广泛转移的情况下,术中注意无菌无瘤的原则,加强切口及腹腔保护,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结肠灌洗一期治疗左半结肠癌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