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美白祛斑添加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丹参、甘草组分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ESLD法对方中人参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为0.282-1.128μg(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1.62%,RSD为2.62%。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准确,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后两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期间全程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做Trc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发生心肌梗死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60、120min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高、心率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心肌梗死区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晓倩  何丽姗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917-919,9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后两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期间全程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做TTC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发生心肌梗死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60、120min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高、心率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心肌梗死区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ox-LDL对巨噬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鼠源RAW264.7巨噬细胞内皮脂肪酶(EL)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ox-LDL(0~100 mg/L)孵育RAW264.7细胞24 h使其活化,或者用PDTC (NF-κB抑制剂)预孵育RAW264.7细胞30 min再与ox-LDL(50 mg/L)共同孵育24 h;应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EL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ox-LDL孵育RAW264.7细胞明显增加EL表达(P<0.05);ox-LDL(50 mg/L)孵育RAW264.7细胞15~30 min可激活NF-κB,用NF-κB 抑制剂PDTC处理后则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EL表达增加(P<0.05)。结论: ox-LDL可明显增加RAW264.7细胞EL的表达,可能与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其有效成分体内吸收的情况.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透析时间、模拟生物膜浓度和缓冲溶液pH值对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吸收检测结果表明,有11个指纹峰吸收明显;模拟生物膜的浓度对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影响较大,随浓度增加,色谱峰面积明显减小,符合被动吸收规律;pH值对其中3个成分的吸收有影响.结论 采用脂质体平衡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的方法,能方便、有效地预测复方脑得生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情况,揭示该复方的潜在活性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用AGEs(100~400 μg/mL)孵育H9C2心肌细胞24h;应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GFP-LC3自噬小体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WB)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腺苷5'-单磷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