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烧伤合斤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改进后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烧伤面积和吸入性损伤的情况相当,具有可比性。两组分别采用改进后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及传统的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并对两种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如痰痂形成例数、气管出血例数、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改良治疗组32例患者无一例有气管痰痂形成,有1例气道出血,31例患者SpO2〉95%,1例肺部感染;而传统治疗组32例患者有痰痂形成者5例,7例气道出血,23例患者SpO2〉95%,5例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改良治疗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死产,传统治疗组有2例患者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进后微量输液泵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同一通道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气道湿化效果,有利于痰液及时排出;能够明显改善肺的顺应性,改善通气,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该方法方便护士进行吸痰操作,减少护理T作;其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常用微量输液泵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两条通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的情绪,解除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头面部烧伤患者178例,其中男131例,女47例,年龄1-88岁,平均年龄29.3岁。烧伤原因:热液烧伤20例,火焰烧伤105例,化学烧伤12例,电火花烧伤30例,爆炸伤11例。烧伤部位:单纯头面部烧伤57例,伴全身多处烧伤合并头面部烧伤1 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与下颌部放射性溃疡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与下颌部放射性溃疡创面16例,溃疡大小为2 cm×1.5 cm~4 cm×6 cm,设计皮瓣大小为6 cm×8 cm~10 cm×12 cm。结果16例创面Ⅰ期愈合,未出现新溃疡,原外露钛钢板固定良好。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血供佳,血管恒定,抗感染能力强,带蒂较隐蔽,是修复颈与下颌部放射性溃疡的优良皮瓣。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烟雾和有害气体被吸入气道造成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实质性损伤,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窒息、肺部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相关报道,在火焰烧伤的患者中,实际致死的原因多数不是烧伤本身,80%左右的致死原因是燃烧产物吸入导致窒息缺氧或化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提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精神障碍20例,发生率13.3%;经过积极护理和治疗,18例痊愈,2例自动出院。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是预防和避免发生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伍景红 《现代医院》2013,13(3):155-156
目的探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在城镇中对流动人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干预,为制订控制高血压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接受健康体检初次发现高血压的非本市户籍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普通健康教育组)和实验组(系统健康教育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采用健康干预,半年后对两组的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行为方式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在城镇中对流动人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干预,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有助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作用。方法将10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鼓励早期活动、胸管护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痰及早期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活量、潮气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后,肺活量、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改良小腿内侧筋膜瓣的临床应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小腿内侧筋膜瓣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采用胫后动脉皮支及隐动脉形成的链条式血管网为血供的筋膜皮瓣逆行或顺行修复小腿及足部内踝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最大12 cm×15 cm,最小8 cm×5 cm,足内踝处皮瓣稍臃肿,经后期修薄后外形良好。结论采用胫后动脉皮支及隐动脉形成的链条式血管网为血供的筋膜皮瓣,手术切取简便安全,不牺牲胫后动脉,在临床上是一种实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铃薯外敷在不同肢体部位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致静脉反应的预防,为防治静脉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常规在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对照组,选择80例病人在输液准备阶段,应用马铃薯外敷后遵医嘱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作实验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患病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χ2=28.8,P<0.01);下肢高于上肢(χ2=4.01,P<0.05)。结论手指离断伤病人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期间给予马铃薯片外敷,对预防静脉炎反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8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护理重点。结果:护理重点:(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妥善固定气管套管;(3)持续保持气道湿化;(4)氧气雾化吸入;(5)正确吸痰;(6)心理护理。28例患者无一例因为护理不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结论:正确落实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湿润及通畅,可以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