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HBV/AF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32例HCC的癌组织,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GH)检测其22对染色体的变化.结果 (1)32例HCC中,大部分的染色体拷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发生扩增的区段有1 q、7q、8q,其中1q、8q为高频扩增区段.发生缺失区段有1 p、4q、8p、9p、13q、14q、16p、16q、17p、18q、19p、Y,其中1p、4q、8p、16q、17p、19p为高频缺失区段;(2)同时,还存在着若干DNA拷贝数扩增或缺失的小区段.缺失显著的小区段有:2p25.1-p25.2、3q22.3-q23、7p14.1-p14.3.扩增显著的小区段有:9p13.2-9p21;(3)聚类分析发现:13q缺失发生率在HBsAg(+)/AFB1(+)、HBsAg(+)/AFB1(-)、HBsAg(-)/AFB1(+)、HBsAg(-)/AFB1(-)4个亚组中呈依次递减(x2=6.452,P<0.05).4p在HBsAg(+)/AFB1(-)组中以扩增为主,而在HBsAg(-)/AFB1(+)组与HBsAg(-)/AFB1(-)组则以缺失为主.19q在HBsAg(+)/AFB1(+)组中以扩增为主,在HBsAg(-)/AFB1(+)组与HBsAg(-)/AFB1(-)组中以缺失为主.结论 广西地区肝癌染色体遗传学改变具有多样性,其中19p、2p25.1-25.2、3q22.3-q23的缺失及9p13.2-9p21的扩增可能为该地区肝癌特有的遗传学特征之一.13q的缺失可能与该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地区肝癌患者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关系,探讨AFB1长期暴露与人群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3例HCC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肿瘤组织。按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组(≤5cm)和大肝癌组(〉5cm),同时小肝癌组包括两个亚组Ⅰ组(≤3cm)和Ⅱ组(〉3cm)。另取10例来自肝移植供肝及肝外伤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各组样本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并以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其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小肝癌组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最高(73.8%),显著高于大肝癌组(P=0.016)。而小肝癌组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35.7%)却显著低于大肝癌组(P=0.007)。正常对照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为50.0%,但未发现p53第249密码子存在突变。Ⅰ组与Ⅱ组之间无论是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还是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6,P2=1.000)。实验组中,33.3%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阳性,22.2%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阴性。结论广西为AFB1高污染地区,正常人群普遍存在AFB1的暴露。AFB1的暴露可增加HCC的发病概率。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可能是影响AFB1相关HCC发生、发展的因素。结合AFB1-DNA加合物表达和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情况,可有效地了解肝癌患者长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的AFB1暴露下DNA的累积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4.
背景:蚯蚓血红蛋白分子稳定性和血管毒性反应优于哺乳动物血红蛋白,聚多巴胺改性可能进一步发挥其作为血红蛋白氧载体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目的:制备聚多巴胺修饰蚯蚓血红蛋白纳米氧载体,并检测其性能.方法:从赤子爱胜蚓分离提纯血红蛋白,以牛血红蛋白为对照,分别与盐酸多巴胺按1:2质量比在pH=8.5-8.8条件下完成修饰...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挥发油调控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茉莉花挥发油睡眠质量的调控效应,探讨其镇静催眠的作用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45人为受试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睡眠质量的判定标准,比较受试者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45人为受试者中17有睡眠障碍,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减少至8人,而且有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各项PSQI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无睡眠障碍组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PSQI总分有改善;有睡眠障碍组使用挥发油后,PSQI各因子分除睡眠效率因子外,均有显著改善;进一步将有睡眠障碍组采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的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其中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等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茉莉花挥发油可较好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广西地区肝癌患者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关系,探讨AFB1长期暴露与人群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3例HCC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肿瘤组织.按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组(≤5cm)和大肝癌组(>5cm),同时小肝癌组包括两个亚组Ⅰ组(≤3cm)和Ⅱ组(>3cm).另取10例来自肝移植供肝及肝外伤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各组样本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并以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 检测其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小肝癌组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最高(73.8%),显著高于大肝癌组(P=0.016).而小肝癌组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35.7%)却显著低于大肝癌组(P=0.007).正常对照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为50.0%,但未发现p53第249密码子存在突变.Ⅰ组与Ⅱ组之间无论是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还是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6,P2=1.000).实验组中,33.3%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阳性,22.2%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阴性.结论 广西为AFB1高污染地区,正常人群普遍存在AFB1的暴露.AFB1的暴露可增加HCC的发病概率.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可能是影响AFB1相关HCC发生、发展的因素.结合AFB1-DNA加合物表达和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情况,可有效地了解肝癌患者长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的AFB1暴露下DNA的累积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两面针结晶8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面针结晶8的镇痛作用并对其镇痛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①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结晶8的镇痛效果;②采用HPLC测定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变化。结果:①结晶8高低剂量组均对热板法所至小鼠的疼痛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能使小鼠血清中的5-T含量减少(P〈0.05或0.01);②结晶8低剂量组对小鼠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能使小鼠脑内的DA含量减少(P〈0.05)。结论:结晶8具有镇痛作用,而镇痛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脑内DA和外周组织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