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已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1级预防和2级预防。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认为阿司匹林是预防脑梗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并且是用于急性期唯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每100例患者连续使用1年,可以防止1例患者发生卒中。尽管获益的人并不多,但其费用低廉,效果肯定,因此被广泛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已被美国、欧洲、我国的一些指南推荐使用[1]。在我国约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糖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降糖饮组(100例)与消渴丸组(50例)。2月后进行症状、FBG、PBG、24h尿糖定量,血脂、血压及副作用的评价。结果降糖饮组总有效率90.0%,优于消渴丸组(78.0%,P〈0.05);且对于肝肾功能及血象无不良影响,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降糖饮治疗糖尿病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方法查阅近3年来的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综述。结果我们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安全;参蛭心脑通胶囊可取代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有效地进行冠心病、脑梗死的1级预防和2级预防。结论中药可替代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蛭心脑通胶囊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病程1个月-1年的初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参蛭心脑通胶囊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随访1年。结果经综合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蛭心脑通胶囊缓解梗死后心绞痛、改善心电图、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阿司匹林,可在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推广使用参蛭心脑通胶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建瓴汤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建瓴汤加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朱砂安神丸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眠西药减停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瓴汤加西药,在降压、改善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睡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改善生活质量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院主任医师任德旺在“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脑出血回顾分析”…一文明确指出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诱发脑出血,并呼吁慎用阿司匹林,应开展对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前瞻性大规模研究以探讨其安全性;应寻找替代阿司匹林的中药。为此,我们用中药复方丹参片(3片/d),任德旺研制的中药制剂参蛭心脑通胶囊[批准文号:晋药制字MZ20070082,原名冠脑圣胶囊,原批准文号(1998)运卫制剂可字P73—04],口服预防量(2粒/d,0.4g/粒),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作对比观察,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任德旺  杨澈  任仲玉  任仲杰  任芳 《新医学》2012,43(8):605-60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隐蔽性高血压(MH)在人群中的比例不少,且其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与一般高血压患者相似;研究MH对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及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仲杰  任仲玉 《内科》2012,7(5):537-539
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以后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降压一线药物或主要药物。2005年,Lindholm在一项B受体阻,  相似文献   
9.
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人满意是病人对其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病人满意度是对病人调查的满意程度.当今,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特别重视病人满意度调查工作.我院以往十几年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一直采用每季度在病房发放问卷式调查表,病人当面填写满意、一般或不满意,每次大约150份左右.这种调查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周期较长,每年只能进行4次调查;样本量少,经常出现满意度100%的情况;另外,病人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因为满意程度只分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且当着调查人员的面填写,准确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针对上述不足,力争与国际接轨,我们于2002年10月重新设计开展了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调查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出血等不良反应。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采取面对面回答的方式填写调查表,并查阅患者的就诊病历、检验报告等核实患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诊断、用药情况), 回顾调查分析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及社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患者1000例。结果 与LDA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计236例(23.6%);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127例(12.7%)[包括消化道出血75例(7.5%)],脑出血12例(1.2%),鼻腔出血15例(1.5%),牙龈出血10例(1.0%),皮肤黏膜出血18例(1.8%),血尿9例(0.9%),眼睛球结膜出血45例(4.5%)。老年人460例中不良反应发生者共计147例(31.96%),其中严重的脑出血10例(2.17%),严重的消化道出血59例(12.83%);非老年人540例中不良反应发生者共计89例(16.48%),其中严重的脑出血2例(0.37%),严重的消化道出血16例(2.9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义计学意义(X 2 =3.98 P < 0. 05);严重的出血发生率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义计学意义(X 2 =42.38 P < 0. 001)。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50-325mg/d)依然存在安全性问题;其出血及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密切关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应注意预防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老年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要给予特别关注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