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六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5月~2005年10月,笔者共收治6例未经治疗的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根据膝关节的稳定性、骨折凹陷程度、损伤时间及关切软骨破坏程度先择不同治疗方法,并进行长期随访,获得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快捷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快捷小切口技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快捷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3例.结果 手术切口6.5~10.0 cm,平均8.0 cm;手术时间25~30min.平均28 min;髋关节功能恢复快,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92分.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快捷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04延安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6例,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置入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30例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根据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提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无需复杂定位,置入固定有效牢靠,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全髋置换小切口组、全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半髋置换小切口组、半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各60例).对每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髋置换、半髋置换组中小切口与常规切口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疗效优于常规切口组.结论 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六甲蜜胺(Hexamethylmelamine.HMM或HXM)系一种新的合成抗癌药,具有广谱抗癌活性。化学结构与烷化剂三乙撑蜜胺(Triethylenemelamine,TEM)相以。其不同点在于以二个甲基团代替TEM 分子中的乙烯基。但作用方式不同,可能为嘧啶拮抗  相似文献   
7.
汪润瑛  任云峰 《药学学报》1964,11(9):591-595
甲基苯丙烯酸酯(Ⅶ)借Wohl-Ziegler反应,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为相应的溴甲基衍生物(Ⅷ),后者先与二乙醇胺缩合,再以亚硫酰氯氯化得双-(2-氯乙基)氨甲基苯丙烯酸酯(Ⅴ)。V用盐酸水解生成双-(2-氯乙基)氨甲基苯丙烯酸盐酸盐(Ⅵ).VIa对小鼠肉瘤180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抗癌新药如何发展而来? 美国中部癌症研究中心所长郑家骏教授用他最近发现的新药DHAQ回答了这个问题。抗癌新药的发现是艰苦而复杂的,DHAQ的发现过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通常,从有效天然产物或有效药物出发,往往要通过艰苦的尝试,合成大量类似物,方能获得一个更好的新药。然而,这种合成大量化合物,通过体内  相似文献   
9.
郑懿雅  任云峰 《药学学报》1979,14(11):676-680
本文报道在间位溶肉瘤素氮芥基的对位引入一个甲基,合成了2-甲基-5-双(β-氯乙基)氨基苯丙氨酸(Ⅳ,AT-1420),希望甲基的引入,通过其推电子效应,增加氮芥基中氯原子的活泼性,从而增加抗癌效力。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Ⅳ对艾氏癌实体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合成化合物Ⅳ的中间体(Ⅶ)出发,为抗癌新药消瘤芥(AT-1258,Ⅴ)提供了一条有用的工艺生产路线。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髓内钉、钢板和外固定支架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以及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4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治疗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与髓内钉和接骨板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5 h;出血量100-400 mL,平均出血量200 mL;骨折愈合时间4.0-6.0个月,平均4.5个月。手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优40例,良2例,中3例,优良率为93.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骨折生物力学内固定的特性,是集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优势为一体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的治疗上具备操作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的特点,是股骨干粉碎骨折治疗的一种新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