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评价"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 采用"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膝内、外翻畸形患儿17例,其中,膝外翻12例,膝内翻5例.结果 17例患儿中有16例患儿膝内、外翻畸形均获得满意矫形,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正常.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骨骺损伤.患儿股骨胫骨角及力线轴与膝关节中心线距离均得到改善.结论 "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有显效,适用于年龄≥18月龄及有12个月以上剩余生长潜力的膝内、外翻畸形患儿的矫形,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代长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81-181
目的:评价弹性钉髓内内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钉C型臂下闭合复位,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21例。其中,股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2例。结果:本组21例患儿,所有患儿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根据Flynn评分标准,21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有效,适用于5~11岁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运用手法复位配合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5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甩肩法治疗.结果 51例中优45例,占88.24%;良3例,占5.88%;可2例,占3.92 %;差1例,占1.96%;总优良率达94.12%.结论 手法复位配合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安全,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依存度高,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分娩方式、襁褓方法的相关性,为预防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依据经济条件和地域特色选取甘肃临夏回族广河县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普查。纳入对象10 412人,实际调查10 335人(试验组),随机抽取正常儿童100人作为对照(对照组)。调查入选幼儿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毒物接触史、生产方式、环境室温、婴儿期护理方式和襁褓方法。结果:先天因素中,剖腹产、头胎的髋脱位发病率较顺产、非头胎发病率高;后天性因素中,生后半年室温较低(家长包裹患儿较紧较厚)、护理方法(尿不湿或尿布)、襁褓方法 3种因素均与髋脱位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剖宫产、头胎、室温较低、使用尿布、襁褓方法中绑腿的幼儿和DDH的发生率相关,可为临床筛查和患儿初诊提供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关节骨折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有~([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患者家属对于美观的要求,对于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成为闭合复位成功的金标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包括:Baumann角(B角)及提携角(C角)、肱骨  相似文献   
6.
儿童髌骨袖套状撕脱骨折是儿童特有的髌骨损伤,属于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一种类型[1]。因该骨折块小,X线片表现不明显,且部分骨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诊。2001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5例儿童髌骨袖套状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榆中县青少年脊柱侧凸现况,以冀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脊柱侧凸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榆中县全县192所中小学共计36 728名6~18岁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检法(体检、脊柱侧凸测量尺检查、X线检查)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结果研究对象中,经一检和二检后,判定为阳性者827人,阳性检出率为2.25%。而参加三检的人数为104人,三检阳性检出58人,检出率为55.77%。经计算,甘肃省榆中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脊柱异常的患病率为1.26%。在三检的研究对象中,58人拍片显示脊柱异常:其中Cobb角大于等于10°的44人(Cobb角10°~20°的30人,Cobb角20°~40°的13人,Cobb角大于40°的1人)。确诊为脊柱异常的研究对象中,男生21人,女生37人。男女学生中脊柱异常类型最常见的为Cobb角大于等于10°(男生15人,女生29人),其次为休门氏病(男生3人,女生6人)。被确诊为脊柱异常的研究对象中,11~12岁年龄段检出最多,检出9人,其次为10~11岁年龄段,检出8人,第三为12~13岁年龄段,检出7人。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脊柱侧凸筛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对防治脊柱侧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弹性钉髓内固定治疗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 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钉C型臂下闭合复位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骨折21例.其中股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2例. 结果 本组21例,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 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根据Flynn评分标准, 21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 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有效,适用于5~11岁儿童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认识强直性脊椎炎的多种发病假说,以明确和分析其病理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7-03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机制的文章,检索词"ankylosingspondylitis pathomechan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机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有关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综述文献(或个案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有关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30篇符合综述要求。资料综合:①国内有关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的研究:就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外周血液及关节液中的某个因子在遗传、免疫等方面的易感性表达,进行相关分析。②国外有关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免疫学领域,就某个易感因子提出"基因"的关联假说。③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研究展望:针对强直性脊椎炎病理机制,在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研究。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是发病的诱因,遗传的易感性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基础,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未折叠蛋白应答是核心。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机制存在以"免疫应答为开始、信号转导为过程、基因易感为结果"的轴心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矫形疗效。方法:采用"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17例,其中,膝外翻12例,膝内翻5例。结果:本组17例患儿,除1例外所有患儿畸形均获得满意矫形。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正常。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骨骺损伤。通过比较股骨胫骨角及力线轴与膝关节中心线距离均得到改善。结论:"8"字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有效,适用于年龄≥18月龄和12个月以上剩余生长潜力的儿童的膝内、外翻畸形,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经济,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