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2010 - 2018年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现状,分析其疫情特点。方法 整理成都市近9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基本信息,对其地区分布、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成都市2010 - 2018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人群病例逐年增多。病例数在地区上分布不均,以远郊县最多,构成比为50.52%,近年来增长极为明显;近郊区次之,构成比为29.71%,增长较中心城区明显;中心城区相对最少,构成比为19.77%,呈逐年增长,但增长缓慢。男女比例为3.04∶1,职业分布构成以农民为主,61.85%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文化程度中小学占49.35%。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4.88%;同性传播占3.27%;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结论 成都市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流行特征具有自身特色,应当针对该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于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特征,并预测成都市丙肝短期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成都市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6、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使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22—2023年成都市丙肝发病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数为16 4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38/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存在季节性差异,7月报病数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排名前3的区县均在郊区县;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职业以农民为主。用Holt-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2022—2023年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5.19/10万、15.92/10万。结论 成都市丙肝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疫情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其他一般特征、社会资本、病耻感和疾病感知等信息,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229名耐药患者中,19.65%(45/229)检出焦虑症状,21.83%(50/229)检出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40,95%CI:1.03~5.60)、19~35岁(OR=4.20,95%CI:1.44~12.25)、社会资本低(OR=0.34,95%CI:0.16~0.74)、病耻感高(OR=2.82,95%CI:1.25~6.35)、疾病感知高(OR=3.25,95%CI:1.45~7.27)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确诊时长3~4年、≥5年(OR=3.68,95%CI:1.51~8.98、OR=2.72,95%CI:1.12~6.65),患基础性疾病(OR=2.26,95%CI:1.06~4.80)和病耻感高(OR=10.77,95%CI: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成都市2008 - 2017年HIV/AIDS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 - 2017年成都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导入GeoDa0.95i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关分析和疫情描述,确定艾滋病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08 - 2011年全局Moran’s I 值均>0(P<0.05),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发病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2012年至2017年Moran’s I 值均≠0(P>0.05),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发病率分布无空间自相关性。LISA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多呈高_高和低_低型聚集。G■■分析结果表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并出现向北部转移趋势。结论 成都市2008 - 2011年艾滋病分布呈正向的相关性,2012-2017年分布呈随机性,热点区域由中心城区向北部转移的趋势,提示应加强热点区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吸烟与我国城市男性居民膀胱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01-01-1988-12-31全国人口死因与吸烟情况的调查资料,根据各市膀胱癌患者死亡数量,选择例数较多的22个城市35~69岁男性患者死者的资料进行吸烟与膀胱癌死亡率关系的分析。结果:22个城市35~69岁男性在1986-1988年的膀胱癌死亡率为1.85~8.89/10万。20岁前开始吸烟、累计吸烟年限≥40年与35~69岁膀胱癌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和0.59,P值分别为0.008和0.004;60~69岁者生前吸烟与该年龄组的膀胱癌死亡率呈正相关,r=0.46,P=0.03。结论:中国城市男性开始吸烟的年龄、累计吸烟年限和生前吸烟是膀胱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银染技术,对25例乳腺腺病、12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囊肿病、2例管内癌、67例浸润癌进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良、恶性病变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目、分布、形态类型有明显差异;纤维腺瘤、囊肿病与腺病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数目有明显差异;乳腺癌分型分级各组间AgNOR数目无差异。结果提示,AgNOR技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区水平肺癌死亡率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我国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不健全,缺乏各省肿瘤流行的基础数据。本文利用我国现有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建立肺癌死亡率统计模型,对200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肺癌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进行估计。方法依据各省市区死亡资料的人口覆盖范围和准确性,建立拟合模型,即直接利用资料、利用历史和现况资料建模推算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利用构成比和恶性肿瘤合计死亡率资料推算部位别死亡率。结果 2008年我国肺癌死亡病例数为493,348人,其中男性为338,346人,女性为155,002人。按世界人口标化率计,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率最高的省份均为吉林(男性52.29/10万,女性24.68/10万),死亡率最低的省份男性为天津(24.12/10万),女性为重庆(8.72/10万)。结论研究建立了我国省区水平的肺癌死亡率估计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区肺癌死亡率进行了估计,这些数据将对掌握各地肺癌流行情况提供依据,也为各省区估计其它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中国胃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32个市/县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的统计结果,分析中国近期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为33.1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3.09/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男性高于女性.同期胃癌死亡率为24.3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6.39/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男性高于女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地区间男性胃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最大差异分别为16.3倍和19.1倍,女性为17.5倍和27.0倍.结论: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和地区间的胃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疾病季节高峰时期,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预报。方法以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情况为例,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探讨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结果兴山县1976-2000年间的流脑、乙脑、疟疾的发病存在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高峰时点分别为3月17日、8月2日和8月20日,高峰时期分别是上一年的12月28日~下一年的6月5日、2月29日~9月24日和3月22日~12月14日。结论圆形分布法适用可以应用于流行病学分析中的时间分布,其结果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gNOR定量检测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银染技术,对25例乳腺腺病、12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囊肿病、2例管内癌、67例浸润癌进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观察。结果:良、恶性病变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目、分布、形态类型有明显差异;纤维腺瘤、囊肿病与腺病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数目有明显差异;乳腺癌分型分级各组间AgNOR数目无差异。结论:AgNOR技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