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征,分析可能的易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的106例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股骨髁髌面软骨正常形态信号消失,轮廓不规则,软骨缺损,部分伴软骨剥脱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本组均伴髌骨损伤,47例(44%)伴发育性髌骨异常,67例(63%)伴髌滑膜皱襞残存,35例(33%)有较长期寒冷刺激史,6例(6%)有外伤性髌骨半脱位病史。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结合临床,能够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腹腔游离气体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7月收治的29例临床随访证实的腹腔游离气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9例患者胃溃疡穿孔7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异物穿孔1例,胆囊炎伴穿孔2例,胃癌穿孔1例,腹部手术术后3例(胃癌术后1例,胆囊术后1例,直肠癌术后1例),肝脓肿破裂1例,重症胰腺炎假性囊肿形成伴脓肿破裂1例.所有患者腹部CT均见腹膜内/腹膜外游离气体影,穿孔者多可见肠壁/管壁不连续及局部炎症改变.结论 结合病史,多层螺旋CT有助于腹腔游离气体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Kummell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由MRI诊断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9例Kummell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矢状位T1WI、T2WI、精准频率反转恢复序列(SPAIR)及轴位T2WI扫描。结果MRI示29例中40个椎体受累及,病变椎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变扁。MR上病变椎体主要信号特点:病变椎体在所有序列上均呈低信号(9个);椎体内出现T1WI低信号、T2WI和(或)SPAIR高信号的流体征(31个);T2WI及SPAIR外围水肿的高信号区包绕低信号真空裂缝区域的双线征(40个)。结论椎体压缩伴流体征或双线征是Kummell病特征MRI征象,MRI可为Kummell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在下腔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80例下腔静脉病变的16层螺旋CT及0.35T MRI资料,CT以多期增强检查为主,MRI以平扫为主。重点分析下腔静脉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检出下腔静脉先天畸形9例(其中CT诊断5例,MRI诊断4例),下腔静脉栓子形成36例(其中血栓5例,癌栓31例;CT诊断32例,MRI诊断4例),布加综合征16例(其中CT诊断15例,MRI诊断1例),外压性狭窄12例(其中CT诊断8例,MRI诊断4例),支架置入3例(均为CT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及MRI能够快速、无创较为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及其病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肝叶型肝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叶型肝梗死患者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结果CT和/或MRI显示病灶均呈楔形,沿肝脏边缘分布、尖端指向肝门,其内血管影走行自然、部分稍变细;CT平扫显示病灶呈低密度;MRI平扫显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对肝叶型肝梗死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中腔内型16例,腔外型2例;呈囊实性不均匀密度13例,实性5例,均未见钙化.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4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1例),不均匀强化14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结论 多排螺旋CT较为准确诊断胃间质瘤及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下肢软组织锐器伤低场MRI表现。方法: 对临床证实的31例下肢软组织锐器伤患者的0.35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诊断肌腱、韧带损伤10例14个韧带(其中5个跟腱损伤,3个髌韧带损伤,股四头肌肌腱损伤2个,髂胫束损伤2个,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各1个),表现为肌腱韧带局部高信号4个、连续性中断10个,多伴邻近软组织肿胀;肌肉挫裂伤及血肿14例,表现为与锐器通道一致的皮下及肌肉水肿,肌肉筋膜撕裂,多伴肌间隙积液,伴血肿者表现为肌肉内团块状病变;皮下疏松组织间隙锐器刺伤7例,表现为与锐器通道一致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域。结论: MRI是评价下肢软组织锐器伤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0例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9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既往史:高血压9例,心房颤动6例,脑梗死5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临床表现:急性意识障碍、昏迷10例。首次CT检查呈现阴性征象者2例;呈现阳性征象者8例,其中患侧脑沟变浅或消失8例,大脑半球区域性稍低密度模糊影6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3例。随访期间,1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梗死灶最大累及患侧大脑半球85%~98%、恶性水肿加重、占位及脑疝征象,3例患者T2加权(T2WI)图像示右侧颈内动脉高信号征,3例患者CT图像示梗死灶少许出血。1例患者行大骨瓣切除减压术治疗,9例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随访3 d~4周,10例患者均死亡。结论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危重,预后极差,CT及磁共振成像(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