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预防的临床经验,探讨再狭窄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腔内治疗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和其他干预措施分析对照。术后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0),而后在术后1、3、6、18个月分别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1、D2、D3、D4),对比管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7例经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围手术期经不同的干预措施,以管径不小于术后90%为通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者通畅率分别为1个月100%,3个月100%,6个月96%,18个月通畅率92%;接受其他干预措施者通畅率分别为1个月100%,3个月81%,6个月75%、18个月56%。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围手术期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术后通畅率明显不同,围手术期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于维持术后通畅率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及肌内移植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结果 185例经闭塞段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干细胞腔内和肌内移植,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闭塞段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辅以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和肌内移植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急救流程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9~2013-09该院救治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中死亡21例,植物状态4例,痊愈76例。结论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致残、致死率较高,对高危人群需要高度警惕,重在栓塞前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仝麟龙  张俊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096-4103
背景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因诊断延误而导致预后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为20%~40%。过氧化物酶3(PRDX3)是线粒体中的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PRDX3对PHC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血清PRDX3在PHC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PHC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86例纳入PHC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检查并确诊为肝硬化(LC)患者78例纳入LC组,再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6例纳入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和血清PRDX3水平;收集PHC患者的Child-Pugh分级、TNM分期、最大肿瘤直径、肝内肿瘤数量、血管浸润比例;收集PHC患者的术后短期恢复情况,包括是否肝区疼痛、发热、发生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PH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随访截至2018年6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DX3对PHC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P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HC组患者ALT、AST、AFP、PRDX3均高于对照组和LC组,LC组患者ALT、AST、PRDX3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对照组为参照,血清PRDX3诊断LC和PH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0.886,灵敏度分别为52.56%、75.58%,特异度分别为84.85%、100.00%;以LC组为参照,血清PRDX3诊断PHC的AUC为0.780,灵敏度为67.44%,特异度为87.18%。以PRDX3为检验变量,以随访终止时PHC患者的生存状态为分类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RDX3预测PHC患者预后的AUC为0.649,最佳临界值为243 mg/L,Youden指数为0.254,灵敏度为63.83%,特异度为61.54%。根据该最佳临界值将PHC患者分为低PRDX3组(n=41)和高PRDX3组(n=45)。高PRDX3组患者TNM分期Ⅲ期+Ⅳ期所占比例、最大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比例大于低PRDX3组(P<0.05)。随访终止时,86例PHC患者术后生存期为9~6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TNM分期、最大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比例、PRDX3水平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最大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比例和PRDX3水平是PH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PRDX3水平可作为PHC的早期诊断指标,并且TNM分期、最大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比例和PRDX3水平是PH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3—12-2005—12我科对56例66条肢体动脉闭塞症进行手术治疗,辅以自体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9(平均3.5)。手术采用高位深组30例,低位深组32例,浅组2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22例,直接转流组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随访6—60个月,77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无痛行走距离大于500m。深组4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移植物闭塞,行截肢术。随访期问,10例患者彩超检查出现移植物闭塞,但元临床症状。总救肢率为95.6%(87/91);有效率为84.6%(77/91);移植物长期通畅率为84.6%(77/91)。结论静脉动脉化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旁路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术式,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组在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腹水消失及肝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手术后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术后门静脉压及腹水容积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6、12个月肝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年,治疗组无再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对照组再出血21例(50.0%),因肝功能衰竭死亡6例(14.29%)。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同时,在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腹水容积,改善肝功能,预防再出血,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美外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00例.结果 全组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7 d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快捷、无痛、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美外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00例.结果 全组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7 d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快捷、无痛、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SMAE)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要点,避免误诊,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方法 对2004-01~2011-01该院收治的46例A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1 h~10 d,46例均经上腹CT及腹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ASMAE。手术切除肠管28例,经皮介入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0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血管再成型8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短肠综合征8例,随访3年死亡,其余33例随访3年,恢复良好。结论 如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和不典型的腹部体征,应警惕是ASMAE,尽早行腹部CTA检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