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经双向介入溶栓法结合中医药物疏通血管的治疗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的疗效。结果 78例深静脉血栓中经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67例(86%),11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遗留轻度患肢肿胀。结论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围术期外周血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LMR)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术后3年内随访结果将156例患者分为复发组92例和无复发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指标,采用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参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其对于预后的检测性能,应用Youden指数计算最佳界限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淋巴细胞计数、术前NLR、D-NLR、LMR及术后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术前NLR、D-NLR以及术后D-NLR、PLR的AUC较高。Youden指数所示诊断界限值:术前NLR3.19、D-NLR1.91和术后D-NLR3.17、PLR174.4可能是预后的诊断参考标准之一。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为分析,预测准确率为96.2%。结论结肠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差异可引起机体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肠癌根治术前NLR、术后PLR、术前及术后的D-NLR指标可能是预测结肠癌复发的外周血参数。  相似文献   
4.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58-1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膜后单个有核细胞移植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病人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对照组34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观察术后腹膜后血管再生情况及监测门静脉压力变化,对照同期手术再出血、腹水消失情况、低蛋白改善情况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36例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腹膜后彩超复查侧枝循环开放增加、术后12个月测门静脉压力降低、腹水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随访五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及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单纯性断流手术者在术后三年有11例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7例,门静脉压力升高,腹水8例未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结论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可以增加门静脉侧枝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动脉静脉血栓形成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动脉静脉血栓形成 (MAVT)是临床上少见的急腹症 ,起病隐匿而且症状不典型 ,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和死亡。本文总结 2 1例 MAVT临床资料 ,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4 0~ 91岁 (平均6 8.4岁 )。并存病 :本组 13例患有老年人常见病 ,其中高血压13例 ,心脏病 (包括心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 13例 ,慢性肺病 8例 ,糖尿病 6例 ,贫血 13例 ,低蛋白血症 10例 ,肾功能异常4例。1.2  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 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且进行性加重 ,伴腹胀、恶心及呕吐。腹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使用Fogarty导管和血管内膜修复剂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经Fogarty导管拉栓和使用血管内膜修复剂的临床资料。结果:286例深静脉血栓中238例(83.22%)取栓后疗效满意,48例(16.78%)效果欠佳,行自体大隐静脉转流。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则上应早期施行溶栓治疗,溶栓失败后尽量在48~72h之内施行手术取栓。但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超过72h,对于血栓形成的远端器官的功能障碍明显者,仍应争取手术取栓。对取栓后效果欠佳或再栓塞者,可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血管内膜修复剂常用的有葛根素、β-七叶皂甙钠、威利坦、爱脉郎、乌司他丁等,但以乌司他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预防的临床经验,探讨再狭窄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腔内治疗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和其他干预措施分析对照。术后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0),而后在术后1、3、6、18个月分别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1、D2、D3、D4),对比管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7例经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围手术期经不同的干预措施,以管径不小于术后90%为通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者通畅率分别为1个月100%,3个月100%,6个月96%,18个月通畅率92%;接受其他干预措施者通畅率分别为1个月100%,3个月81%,6个月75%、18个月56%。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围手术期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术后通畅率明显不同,围手术期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于维持术后通畅率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雷  陈涛  王琨  仝现州 《中外医疗》2016,(1):106-108
目的 探讨药物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价值差异.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8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n=49)和保守治疗组(n=49).其中手术治疗组患者行介入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则行常规抗凝和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9.80%)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7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取栓治疗能够促使下肢DVT患者临床症状的及早缓解,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及肌内移植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结果 185例经闭塞段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干细胞腔内和肌内移植,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闭塞段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辅以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和肌内移植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26例体会李飞霞赵小梅1仝现州1(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市450052)近年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1],虽然治疗措施日趋完善,而死亡率仍高达30%~40%[2]。我们自1987~1995年共治疗急性胰腺炎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