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先天性耳前瘘管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林  陈为民 《重庆医学》2008,37(11):1233-1234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的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感染期手术的时机选择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期或严重感染引流控制后手术治疗40例均获痊愈。结论为减少患者反复换药的痛苦,感染期或严重感染期脓腔切开并引流冲洗,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仝林 《重庆医学》2008,37(14):1633-1633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危症之一,可出现于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鼻出血可由鼻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多数鼻出血可自止或经常规治疗后停止,但有少数患  相似文献   
4.
陈为民  仝林  黄艳 《重庆医学》2004,33(8):1278-1278,F003
多数人认为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的,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晚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一组综合征.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作者从1995~2003年收治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OT)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测量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同时应用Fugl-Meyer评分(FMA)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有显著疗效,能增加胫前肌的肌力,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从而改善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AOT。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同时采用X线吞咽透视检查法(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观察并精确测量口腔期时长、咽期起始时间、咽期时长;治疗的8周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误吸率和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口期时长、咽期起始时间及咽期时长,对照组均比治疗组耗时长(均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治疗组(0%)低于对照组(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口咽期时长,降低误吸风险,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