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身麻醉术毕麻醉减浅时 ,吸痰、拔管等刺激常致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1] ,本研究拟观察尼卡地平对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评价其减轻血压升高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5 0例。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8岁~ 6 0岁 ,无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术前 30min肌注鲁米那 0 1g ,阿托品 0 5mg。以咪唑安定 0 0 5mg/kg ,异丙酚 2mg/kg ,芬太尼 2ug/kg ,阿曲库铵 0 5mg/kg静注 ,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 :吸入N2 O -O2 间断吸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胸创伤手术的麻醉要点,总结其救治经验.方法 对62例心胸外伤行急诊手术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伤情构成、麻醉选择及处理要点.结果 62例患者中,顺利复苏并出院57例,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另1例心脏大血管伤合并肺、肝破裂者术中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结论 及时建立呼吸道,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密切注意合并伤,选择适宜的控制呼吸模式,严格掌握拔管及转运指征,为术后治疗创造条件是麻醉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胸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并刻录麻醉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GA组BG于切皮时、切皮后1h显著高于GEA组(P<0.05),与COR和A-Ⅱ变化相一致。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表1)。A-Ⅱ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GEA组在麻醉中(插管后5,30m in)SBP、DBP及MAP均比GA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R亦相对较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显著减轻但不能消除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两年来收治颅脑外伤病人 10 0余例 ,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颅脑损伤 ,是严重创伤的主要死因〔1〕。占创伤总死亡的72 2 %~ 92 5 %。患者往往发病突然 ,病情危重 ,因此在与神经外科医师共同救治此类病人的过程中 ,常要求麻醉医师不仅对麻醉而且对病情、疾病的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1998年3月以来ASA I-Ⅱ级施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例,共计22例,男13例,女9例,选择硬膜外麻醉。结果:手术各类包括胆囊摘除术、卵巢囊肿摘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肝巨大囊肿引流术,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硬膜外麻醉可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病人花费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药物用于小儿短时间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患儿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A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单纯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患儿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B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镇静药物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单纯麻醉,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喉罩(LMA)和气管插管通气气道管理效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7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Ⅰ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Ⅱ组)。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及呼吸状况(SpO2、PETCO2),3分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口腔粘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体位变化时通气道需重新放置的发生率。结果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及拔管期间Ⅰ组比Ⅱ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并发症差异性显著;耐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且吸入麻醉药浓度较低;在通气装置可靠性方面,Ⅱ组远高于Ⅰ组。结论喉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困难插管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麻醉加用浅全麻 (简称联合麻醉 )是近年来将两种麻醉方法的复合 ,主要应用于胸外和上腹部进行手术 ,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自去年以来 ,我院对 12 1例手术采用此种方法 (手术种类包括肝、胆、胃、食道、肺、胸膜纤维板剥脱及胸腔占位等 ,年龄 12~ 88岁 ,体重 30~ 80公斤 ,其中男 87例 ,女 34例 )均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现将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硬膜外阻滞及全身麻醉的评价1.1 硬膜外阻滞的评价 良好的硬外阻滞可获得充分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 ,若辅以适量的镇痛剂即可完成下肢、下腹和部分中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清醒镇静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伍用舒芬太尼组(P+S组,n=95),丙泊酚组(P组,n=94).评估术中镇静、镇痛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结肠镜操作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是否出现呼吸抑制,呼吸暂停,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追加药物情况等.结果: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内镜医生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遗忘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伍用舒芬太尼组(P<0.05),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泊酚伍用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其镇静效果与单独使用丙泊酚并无差异,但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及吗啡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行择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和吗啡镇痛,选取术后6h、12h、24h和32h(T1、T2、T3和T4)4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各时点的心率和有创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个时间点镇痛效果组间比较,S组评分均低于B组和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和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低于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结论舒芬太尼、丁丙诺菲及吗啡用于先心病小儿术后镇痛均有效,镇痛效果以舒芬太尼最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