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关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口——口”传播,亦被认为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我们在进行了银行职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与纸币污染情况的研究之后,推知纸币的污染可能造成与它接触的环境及物体的再污染,使银行职工增加了乙型肝炎的感染机会。为此,我们于1982年11月进行了银行环境中HBsAg污染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HBV再污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HBV高感染地区医院职工和当地居民的HBV血清学比较研究显示:两组人群无论在总感染率(44.05%和44.80%)和HBsAg阳性率方面(16.67%和17.05%)均无显著性差异(X12=0.02,P1>0.05;X22=0.26,P2>0.05,提示在HBV高感染地区不存在高危人群的概念。两组人群HBV感染的一般特征基本相似。乙型肝炎密切接触史在两组人群中未显示明显的传播作用,可能在HBV高感染地区存在“感染阈值”。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动物实验证实HB_s Ag iRNA 具有过继对HB_s A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应用HB_s Ag iRNA治疗后可以使原来HP_s Ag刺激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的淋巴细胞变为LAI阳性,并可促进抗-HB_s的生成。国内已有报道,认为对慢乙肝有一定治疗效果,对降低血清HB_s Ag滴度、促进HB_s Ag阴转有一定作用。我们于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应用HB_s Ag iRNA穴位注射对50例HB_s 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脚下肝)和无症状HB_sAg携带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HBsAg iRNA穴位注射对50例HBsAg阳性的慢活肝、慢迁肝和无征状HBsAg携带者进行了治疗,初步观察结果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36.0%和38%。  相似文献   
6.
利用免疫印渍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蛋白分子量,发现有3条明显的蛋白带(63kDa、55kDa和50kDa).用这3条蛋白带分别和黑热病人血清及其它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渍试验,63kDa蛋白带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9.0%,误诊率1.0%,漏诊率0.0%,阳性预测值92.0%,阴性预测值100.0%,均较55kDa和50kDa蛋白带实验结果为好.鉴于该实验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的黑热病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后,坚持监测,积极防治,1973~1985年仅查见11例病人。为全面评价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于1991~1992年对苏北4个市、14个县(市、区)、56个乡镇进行了一次全面监测,所查地区无现患黑热病人,既往病人无复发,也未查见白蛉,人群免疫状况和黑热病基本消灭后的非流行区人群免疫状况基本一致。有理由认为:江苏省的黑热病防治效果巩固,已由原来的流行区转为非流行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ELISA方法,以HBsAg和抗-HBc为HB感染标记物,研究纸币的自身污染及其所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情况,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卫生问题。结果分别从纸币、出纳员手、工作台,海绵块和空气中检出HBsAg,阳性标本经免疫电镜证实有HBV三种颗粒存在。人群的HBV感染率,银行人群明显高于当地人群,接触纸币人群组明显高于不接触纸币人群组。故作者认为:纸币可以成为HBV传播媒介之一,纸币可以造成外环境的二次污染。而医院、银行是易受污染的地方。建议加强有关卫生管理措施,借以控制和降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和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种肿瘤中,胃癌约占30%,死亡顺位常居一、二。胃癌的诊断方法,多沿用x线、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学检验、内窥镜检查等手段,难以大面积使用。关于胃癌抗原及其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由于特异性不高,待检标本多系胃液,故难以采用,至今多不能应用于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们自  相似文献   
10.
1989~1996年,用LDT和IFAT对山东(13个市)、江苏(4个市)和安徽(3个县)3省原黑热病流行区人群进行免疫学监测。1989~1990年,山东省30岁以下人群LDT无1例阳性,3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平均为4.4%。1991~1992年,江苏省10岁以下人群有LDT阳性者,但30岁以下和以上人群LDT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1996年对江苏省人群进行动态监测,10岁以下人群已无LDT阳性者,30岁以下和以上人群LDT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3省受检血样本,IFAT均为阴性。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原黑热病流行区的山东、江苏、安徽3省黑热病防治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