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ML病人(初治组)、20例复发AML病人(复发组)、20例AML完全缓解病人(缓解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RT-PCR检测受试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T10 mRNA的表达。ROC曲线分析NAT10 mRNA早期诊断AML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以NAT10 mRNA中位表达水平将84例AML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病人的生存预后。结果:初治组和复发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T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P<0.01)。NAT10 mRNA早期诊断AML的AUC为0.827(95%CI:0.723~0.930,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82.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TKD突变和NAT10 mRNA高表达是AML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ANCF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以84例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NCF蛋白表达。结果FANCF蛋白表达率在初诊AML组为5.0%,完全缓解AML组为68.5%,对照组为75.0%;初诊AML组较对照组中FANCF蛋白表达率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率减低,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F蛋白可能与AML发病、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确诊为CML病例16例,其中慢性期(CML-CP)11例,加速期(CML-AP)5例;分别给予As2O3 治疗28 d,同时给予小剂量Ara-C治疗14 d,总疗程28 d;每个病例均完成治疗.结果 16例中13例有效,3例未缓解.结论 As2O3联合小剂量Ara-C治疗CML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ANCF蛋白的表达,探讨FANCF蛋白在AML中的意义。方法 以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分析FANCF蛋白表达。结果 FANCF蛋白在初诊组表达为0.643±0.265,完全缓解组表达为1.231±0.201,对照组表达为1.348±0.237;初诊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NCF蛋白表达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下调,FA通路不能形成,可能与AML发病有相关性,与完全缓解AML组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与AML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ANCF蛋白的表达,探讨FANCF蛋白在AML中的意义.方法 以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分析FANCF蛋白表达.结果 FANCF蛋白在初诊组表达为0.643±0.265,完伞缓解组表达为1.231±0.201,对照组表达为1.348±0.237;初诊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NCF蛋白表达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F 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下调,FA通路不能形成,可能与AML发病有相关性,与完全缓解AML组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与AML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1 215例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患者中发生的14例HIT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小板(PLT)、HIT抗体的变化,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地塞米松等治疗的结果。结果 1 215例患者中:发生HIT 14例,发生率1.15%;HIT并血栓形成综合征4例,发生率0.33%。14例HIT患者中:经典型12例,占85.7%。出血7例,发生率50.0%,其中1级、2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6/14)、7.1%(1/14),分别占出血的85.7%(6/7)、14.3%(1/7)。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28.6%,其中静脉血栓3例,占血栓形成的75.0%。14例均发生于肝素封管后第1~14天,其中第6~7天8例,占57.1%。PLT降低到最低值的时间为肝素封管后2~10 d内,其中2~5 d内13例,占92.9%。PLT降低的最低值为(1.81~101)×109/L,其中PLT(20~70)×109/L12例,占85.7%;PLT降至最低时下降的比值为51.1%~90.1%,其中50%~80%10例、占71.4%。1例至28 d死亡时血小板没有恢复至肝素封管前水平,其余13例患者PLT减少持续时间5~13 d,其中5~10 d 10例,占76.9%。14例(100%)HIT患者HIT抗体阳性,其中13例(92.9%)在PLT开始减少时即阳性,1例在PLT减少2周后呈阳性。14例HIT患者中12例(85.8%)痊愈,1例(7.1%)脑血栓后遗症,1例(7.1%)死于急性肺栓塞。结论静脉留置针封管用肝素可导致HIT,PLT减少及血栓、HIT抗体是诊断的可靠依据。及时停用肝素,必要时抗凝、抗PLT、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好,部分患者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杰金淋巴瘤(NHL)疗效。方法选NHL病例分两组,每组16例,均经淋巴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NHL,分别给予CTOP方案及CHOP方案;每个疗程21 d,共2个疗程。结果 CTOP组,11例有效,5例未缓解;CHOP组,9例有效,7例未缓解。结论 CTOP方案是治疗NHL的有效方案,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况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天津一中心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术的92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A组;另随机选取92例同期行骨穿检查的非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组(ALL)患者术前骨髓BRC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移植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移植术前的骨髓BRCA1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59±0.16),显著低于B组的(1.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方面,ALL患者年龄≤40岁、T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高危、有髓外浸润史、移植前未完全缓解患者的骨髓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年龄>40岁、B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低危、无髓外浸润史、移植前完全缓解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llo-HSC术,术后共出现30例(32.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钙网蛋白(Calreticulin)、牛痘相关激酶1(VRK1)、F框/WD40域蛋白7(Fbxw7)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在秦皇岛第一医院病理科保存60例DLBCL组织以及瘤旁组织标本为DLBCL组,选取同期保存的正常的淋巴组织为正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