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摸索适合新一代医学本科生的大学生科学创新课题及其引导方法,以自身指导的一项创新课题为平台进行研究.通过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选题,查阅大量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操作、启发多方位思维,到真实可靠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导结论,整个过程中力求从创新出发,让学生充分了解并实践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并通过该研究课题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深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的表达.方法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并鉴定后,提取其总RNA,RT-PCR技术检测NGF、BDNF、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种生长因子在NSC的分布和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显示NSC表达i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SC表达i种生长因子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结论体外培养NSC表达NGF,BDNF,NT-3及其受体,提示三种因子对NSC发育和发挥生物学功能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年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生长情况及其形态学变化.方法获取成年海马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板,分别于1,3,7,10,13,15 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成年海马神经元接种后1~3 d,有较多的杂质和部分细胞漂浮,贴壁细胞较少量.每隔3 d半量换液后,杂质不断减少,但第1周细胞生长缓慢,第7~10 d才见细胞生长良好.培养15 d后,大部分细胞出现有明显的颗粒等早期退化征象.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细胞呈现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染色阳性染色,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证明是神经元.结论体外培养成年海马神经元早期生长缓慢,7~10 d才显示良好的生长状态,2周左右细胞则开始退变.提示10 d以前的细胞是供体外研究用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缓释荆(博乐欣)与阿米替林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博乐欣和阿米替林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1年的随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于治疗前、治疗中和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显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 (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beta 2B,SCN2B)介导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改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S...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成年恒河猴大脑皮质BDNF,并探讨其组织分布.方法取成年恒河猴大脑皮质组织,匀浆制作蛋白提取液,SDS-PAGE电泳分离,Western blot鉴定.进而制作猴大脑皮质冰冻切片,用BDNF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BDNF免疫阳性反应在成年恒河猴大脑皮质的分布,探讨BDNF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电泳分离后,Western blot检测到分子量14 kD左右有BDNF特异阳性染色条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猴脑皮质第III和第V层神经元胞浆和突起均有BDNF染色.结论电泳可分离恒河猴大脑皮质多种蛋白质,其中BDNF能通过Western blot识别鉴定;BDNF主要定位猴脑皮质神经元,提示其在灵长类皮质神经元功能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鸡胚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发育第7 d(E7)和第14 d(E7)鸡胚腰段脊髓用NGF、BDNF和NT-3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NGF、BDNF、NT-3在脊髓两时相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 脊髓发育第7 d,NGF仅在腹侧白质表达,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腰段腹角神经元的核周质及神经突起内,而NT-3阳性细胞则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脊髓发育至第14 d,不但白质NGF表达进一步增强,脊髓灰质内亦出现少量NGF阳性细胞,尤其是背角细胞可见强的NGF表达;BDNF除腹角染色外,也扩展至整个背角神经元及神经突起,并出现一些BDNF阳性胶质细胞;NT-3除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外,中间带、背角内亦出现了一些NT-3阳性神经元.Western blot进一步证明上述3种因子的表达量均随发育进程增强,尤以BDNF为甚,其E14的表达量约为E7的2.7倍.结论 NGF、BDNF和NT-3在脊髓的表达随发育进程由腹角向背角扩展,且表达量逐渐升高.提示,NGF、BDNF和NT-3可能与促进脊髓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主观能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细胞生物学由于内容偏重基础理论,信息量较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难度.因此,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进行归纳,以便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SCN2B基因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APP/PS1转基因小鼠与SCN2B-/-转基因小鼠合笼,子代同胞兄妹交配,子代的后代中选取APP/PS1高表达和SCN2B阴性的小鼠再同胞兄妹交配,并培育。得到的目的基因的小鼠与WT小鼠对照,进行表型鉴定。运用PCR鉴定子代小鼠尾部组织基因组DNA,用RT-PCR验证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观察SCN2B在转基因小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最后用水迷宫在行为学上对转基因鼠进行鉴定。结果经PCR鉴定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鼠杂交群体,并扩群培育,经免疫染色和RT-PCR分析转基因小鼠的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发现Aβ在转基因鼠的海马和皮质中高表达,SCN2B在海马中几乎检测不到,免疫染色也未发现SCN2B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水迷宫结果显示转基因鼠与同月龄野生型(WT)小鼠相比在空间记忆和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基因型、组织学表现到行为... 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肽生长因子IGF和E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IGF和EGF的表达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5只,平均体重6kg左右,氯氨酮(0.25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Zamboni液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固定动物,取T8脊髓节段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4℃)6小时,制作20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IGF和EGF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其后在-20℃恒冷切片机下,观察各生长因子在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IGF和E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成年猴脊髓腹角神经元、背角神经元、脊髓背角Lissauer束和脊髓中央管(Ⅹ板层)均有分布,表达IGF和EGF的Lissauer束因染色而呈明显的毛刷状或发束状。结论成年猴脊髓存在多肽生长因子IGF和EGF的表达,提示IGF和EGF在成年猴脊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