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行业在国内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已经成为习惯,为进一步探讨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测受检者未来疾病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已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旨在探讨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BMI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体检对象: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资料完整人群8161例。其中男性5796例,占71.0%;女性2365例,占29.0%;年龄在20~90岁之间。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出现左室肥厚(LVH).高血压LVH已被认为是独立于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LVH是以血压增高,左室壁应力增高为始动因素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近年通过对瘦素的发现和对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认识,Matsubara揭示了瘦素参与高血压LVH的发生[1].本文旨在对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瘦素水平与LVH及构型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瘦素在LVH及左室几何构型改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表型和生长曲线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提取培养MSCs,绘制原代及三代细胞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D34、CD44;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D90.结果 成功培养出MSCs,免疫组化CD44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流式细胞术CD90阳性表达.结论 该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群与MSCs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说明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在乳腺良恶性钙化灶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乳腺钙化灶病人的术前常规超声及萤火虫技术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常规超声与萤火虫技术在探查乳腺肿瘤微钙化方面的区别。结果: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微钙化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萤火虫技术更有利于分别微钙化灶的分布。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在恶性肿瘤微钙化检出中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并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04例,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酒精性肝硬化)和B组(肝炎肝硬化),两组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彩超检测值情况,彩超检测表现及肝体积、形态情况。结果 B组患者右肝厚径及右肝斜径彩超检测值明显少于A组,同时A、B两组彩超检测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肝体积增大及形态正常发生率均比B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检测具有积极鉴别诊断价值,可较明确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9.
乔晓娟  李昊昌  李云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76-2677,2680
目的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同时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对EB病毒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4月于某院行胃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标本68例作为研究标本,采用PCR体外扩增的方法 ,分别对癌症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EB病毒DNA的检测,比较2组的阳性率,同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EB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选取的68对标本中,经过EB病毒DNA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阳性有17例,阳性率为25.0%,癌旁组织中EB病毒阳性有6例,阳性率为8.8%,2组EB病毒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2,P0.05)。不同年龄及不同分化程度的患者胃癌组织的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的患者胃癌组织EB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及饮酒者胃癌组织中EBV阳性率高于不吸烟及不饮酒患者(P0.05)。结论 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EB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还与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小细胞肺癌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2岁。于2004—10初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伴发热及血象升高,外院B超考虑:阑尾化脓可能。于2004—10—08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恶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免疫组化:CD29(+),CD43(-),CD8(-),CD794(-)。术后出现感染并右下腹包块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