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比较预防性和治疗性二极管(LED)蓝光照射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产科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住院的80例VLBWI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预防性LED蓝光照射的预防组和采用治疗性LED蓝光照射的治疗组,每组各为40例。观察两组患儿总照射时间、胆红素峰值、黄疸消褪时间、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水平〉171.0μmol/L)发生率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贫血、青铜症)发生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入院胎龄、体质量、入院时间、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预防组患儿总照射时间长于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胆红素峰值、黄疸消褪时间明显低于治疗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贫血、青铜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LED蓝光照射防治VLBWI高胆红素血症虽然总照射时间略长于治疗性LED蓝光照射,但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后者,具有便捷、高效、安全、治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和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疑似新生儿感染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测定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及行血培养,比较它们对细茵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血清PCT检测对细茵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36%,特异性为64.71%。(2)CRP对细茵感染诊断敏感性为47.46%,特异性为70.59%;与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1),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3)白细胞计数或(和)分类异常升高对细茵感染诊断敏感性为52.54%,特异性为52.94%,与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其作用优于CRP测定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通过对PCT水平的动态观察,既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又可判断感染是否被控制。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新生儿HIE可致患儿不同程度缺氧和酸中毒,进而致广泛血管内皮及组织器官损伤,激活凝血酶系统,形成高凝血状态,导致微血栓形成,发生不同程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微血栓形成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对本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HIE患儿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初步探讨HIE患儿凝血功能变化,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和采用新的治疗方法(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溶栓等)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HIE组),均为足月新生儿(37孕周≤胎龄<42孕周),出生体重为(2200~4120)g[平均为(3175.6±516.9)g]。将其按照HIE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1]分为轻度HIE组(n=25)、中度HIE组(n=19)和重度HIE组(n=18)。选择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37孕周≤胎龄<42孕周),出生体重为(2350~4050)g[平均为(3275.6±446.8)g]的健康新生儿3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HIE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及平均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患儿性别、胎龄及平均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家族性和遗传性出、凝血疾病史,新生儿生后及母亲产前、产时,均未使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药物。1.2标本采集本研究HIE组患儿分别于入院时诊断分度当天未行治疗前(急性期)及治疗后(7~14)d(恢复期)分别采集股静脉全血3mL,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因子。对照组新生儿则采集脐血3mL,进行PLT及凝血因子测定。对采集的血液标本,用柠檬酸钠抗凝,并立即离心(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置于-70℃保存待测。1.3测定方法应用STA-COMPACT血液凝固仪(STAGO公司,法国)检验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 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 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 mer,D-D);并在HIE患儿生后1d内取外周血2mL,应用LH75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Beckman Coulter公司,美国)检测PLT计数。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  相似文献   
4.
严语  毛霄鹏 《江苏医药》2021,47(3):299-303
目的 探讨铁调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480例ACS患者的血清铁调素、术前及术后2?3 d的血肌酐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脏彩超结果.根据术前血清铁调素水平将患者分为组1(铁调素≤36.49 μg/L,120例)、组2(36.50 μg/L≤铁调素≤89.15 μg/L,120例)、组3(89.16μg/L≤铁调素≤173.88 μg/L,120例)和组4(铁调素≥173.89 μg/L,120例).分析铁调素对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CI-AKI发生情况:组1发生10例(8.3%),组2发生19例(15.8%),组3发生24例(20.0%),组4发生29例(24.2%);四组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率随铁调素水平的增高而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较高水平的铁调素、高龄、贫血和糖尿病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铁调素预测ACS患者PCI术后CI-AKI的AUC为0.786[95%CI(0.727?0.844),P<0.05].结论 铁调素水平能有效预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高龄、贫血和糖尿病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寻求一种更好的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预计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10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改良中路法,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49例(98%)穿刺成功,对照组39例(78%)穿刺成功(P<0.0l);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时间分别为(4.3±3.0)min、(8.5±5.1)min(P<0.01);试验组1例(2%)误穿动脉,对照组7例(14%)误穿动脉(P>0.05).结论:与传统穿刺法相比,改良中路法操作更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CS)新生儿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3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C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性CS组(n=38)和无症状性CS组(n=40),根据其母体妊娠期接受青霉素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母体治疗组(n=54)和母体未治疗组(n=24),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产科出生的39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n=39)(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各组新生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症状性CS组和无症状性CS组新生儿早期PLT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MPV,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CS组和无症状性CS组新生儿治疗第1 d和第13 d PLT计数,MPV和P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组第13 d PLT计数,MPV和PDW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未治疗组CS新生儿PLT计数水平较母体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增高,前者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T参数的变化对新生儿CS病情程度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2019年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 804例,记录病人的临床特点、TyG指数及其他生化指标、心脏彩超结果,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TyG指数,均分为4组:组1(451例,TyG指数≤8.38),组2(451例,8.389.14)。结果:TyG指数与冠心病病人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049,P<0.05),TyG指数越高,病人冠状动脉病变越重。此外,高TyG指数组(组4)病人年龄较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P<0.05~P<0.01)。TyG指数评价冠状动脉重度病变(Gensini评分≥60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722~0.787,P<0.05),最佳诊断值为Ty...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符合新生儿SIRS诊断标准的61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感染性SIRS 40例,原发病包括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化脓性脑膜炎。非感染SIRS 21例,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观察两组PCT、CRP、WBC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感染性新生儿SIRS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脓毒症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时72h血清PC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01);在感染性SIRS脓毒症发展成MODS的患儿中,72小时的CRP、W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CT可作为小儿细菌感染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早产儿肺出血的病例作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入住我科的非肺出血并治愈出院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肺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32例,对照组6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起病前有机械通气史、窒息复苏史、低钠血症、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胎龄、出生体重共9项与肺出血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酸中毒(OR=22.487)、血小板减低(OR=16.972)、白细胞异常(OR=4.574)、PS的应用(OR=0.011)、胎龄(OR=0.075)及出生体重(OR=0.131)与肺出血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酸中毒、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异常是肺出血的危险因素,PS的应用、胎龄和出生体重则可能是肺出血的保护因素。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密切监测血气、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对早期发现早产儿肺出血和提高其救治成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ED蓝光照射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1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入观察组(LED蓝光照射组)和对照组(普通蓝光箱照射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儿入院时胎龄、体质量、入院时间、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血清胆红素峰值、日均血清胆红素下降值、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青铜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日均血清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光疗后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青铜症。结论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LED蓝光照射优于普通蓝光照射,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