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西药组23例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9例在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芍承气汤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急性期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成人急性风湿热(RF)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本院1987年~1997年共收治成人急性风湿热34例,其中误诊15例,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病变,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治疗UC64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4例均为我院2002年9月~2006年6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2岁;病程2周~6个月。均以腹痛、腹胀、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按病程分级均为轻、中度,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直肠炎20例,累及乙状结肠34例,累及降结肠-横结肠10例。均经电子结肠镜、钡剂灌肠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诊断标准确诊[1]。2治疗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不同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发的作用。方法 60例套扎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螺内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胃镜1次,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并记录相关的医疗事件。结果随访36个月,对照组有10例复发食管静脉曲张,8例死亡,治疗组仅3例复发,2例死亡,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宜选用普萘洛尔,螺内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不同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发的作用。方法 60例套扎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螺内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胃镜1次,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并记录相关的医疗事件。结果随访36个月,对照组有10例复发食管静脉曲张,8例死亡,治疗组仅3例复发,2例死亡,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宜选用普萘洛尔,螺内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预防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食管静脉曲张再发和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 方法 治疗组为42 例套扎术后晚血患者,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不愿接受套扎治疗的30例晚血患者, 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胃镜1次, 了解食管 静脉曲张情况, 并记录有关医疗事件。 结果 结果 套扎治疗后随访2~3年, 平均29个月。治疗组静脉曲张复发8例, 复发率 19.0%, 平均复发时间30个月; 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例, 发生率11.9%, 平均发生时间25个月, 死亡2例。对照组静 脉曲张复发13例, 复发率43.3%, 平均复发时间18个月, 发生出血11例, 发生率36.7%, 平均发生时间18个月, 死亡7例。 治疗组在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降低病死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论 套扎术可作为预防晚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纳络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我们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除应用常规抢救措施和药物外,及时加用足量的纳络酮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7年来应用蝮蛇抗栓酶(Ahalysa-ntinfarctasum)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1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晚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丹参川芎注射液20mL、甘草酸二铵15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qd;与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甘草酸二铵15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均连续使用30d(1个疗程)。结果丹参川芎联用甘草酸二铵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甘草酸二铵组治疗后比较,患者肝功能T-BIL、ALT、AST及TBA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晚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