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向猫阴部神经及其分支注入HRP溶液,观察并分析了逆行和跨节追踪的结果。 1.证实阴部神经为含躯体传出、传入,内脏传出、传入纤维的混合神经,其内脏性传出、传入成分仅存在于阴茎背神经中。 2.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L_7—S_3前角Onuf核和S_(1-3)的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果表明,Onuf核是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核,但它和其它前角运动核在细胞形态和活性物质的分布上都明显不同。特别是它的一部分神经元的树突形成树突束到达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合排尿、排便功能从形态学上较详细地讨论了Onuf核和中间带外侧核的关系。 3.本文证明阴部神经领域的内脏初级传入(来自阴茎背神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都向骶髓后连合核区有浓密的投射。结合以往的工作讨论了盆腔脏器、外生殖器的内脏传入和坐骨神经、阴部神经的躯体传入在骶髓后连合核区汇聚的现象及机能意义,推测这种汇聚可能是产生牵涉痛和针刺镇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巴金森氏病(PD)主要的神经化学特征是中枢缺失多巴胺(DA)能神经元(Agid etal:Movement Disord 2:166,1987)。但是,DA细胞群并不呈现相同的变性,神经黑色素神经元则易先受累(Hirsh et al,Nature,334,345,1988),提示PD患者的DA能神经元并非均等地受损。事实证明神经元的死亡与内源性和外源性毒性作用有关,并可能伴随超氧化(hyperoxid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用NADPH脱氢酶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IML)、主盆神经节(MPG)及阴茎勃起组织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成分的分布。在L_6、S_1节段的lML内发现有中等大小的阳性神经元,每张切片2~10个。MPG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元,染色极深,分布不均匀。以盆神经进入端阳性细胞最密集。占节细胞总数的41.7%。以中小型为主(直径10~30μm,79.1%),阳性纤维分布于节细胞之间。其中既有阳性细胞自身的突起(节后纤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技术,对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内5-羟色胺(5-HT)能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其来源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DCN内分布有大量5-HT阳性纤维和终末。将FG注入到DCN后,FG/5-HT双标细胞出现于延髓中缝核群中的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以及外侧旁巨细胞核的腹侧部。结果提示5-HT对DCN内盆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实质内发生的神经胶质瘤由于浸润正常脑组织,选择性破坏常很困难,尚无根治方法。可视激光和光增敏物质并用的光化学疗法(PDT)的优点在于可在手术中进行,并可将可视激光特性与亲肿瘤细胞性药物的激发光及肿瘤细胞固有荧光综合起来应用,使浸润性肿瘤的诊断及选择性破坏成为可能。自血卟啉(HPD)作为光增敏物质应用以来,人们逐渐尝试将其应用于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7.
心脏疾病、糖尿病及脑血管性痴呆等都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因此,了解这些患者的微循环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今对直径1mm 以下的微小血管的血压测量,由于插管困难而难以进行,尤其是直径100μm以下的细动静脉及毛细血管。作者应用超声波及电子计算机即时信息处理,非创伤性地测定了从心脏、大血管至微循环等任意部位的血管内压力。本研究主要依据是液体中微小气泡的共振频率依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升高则向高频转变。将比红细胞还小的可通过微循环的弹性胶囊导入目的部位,则胶囊反射从体表进入的超声波,即时接收处理从该部位后方来的散射波而测定血管内压力。在理论上是依据Minnaert 的波动理论即用液体内气泡共振式计算。例如,可忽略不计的直径3μm 的微小气泡)大气压下)及膜压的柔软微胶囊的共振频率为2185.78KMz,该部位如增加1mmHg 的压力,在气体无进出的状态下、胶囊的半径与压力的1/3成反比缩小,共振频率偏移为2188.18KHz。这祥,仅1mmHg 的压力改变,共振频率偏移达2.4KHz,是完全可以检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内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抑的分布及其与SP,CGRP和SOM阳性神经元是是否存在共存关系,结果显示:(1)三叉神经节和背极神经节内的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中心小型细胞,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仅于胞膜表面也出现于胞浆内,SP和SOM免疫反应阳性反应神经亦为中小型细胞,但以小细胞为主,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有一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肠造成伤害性刺激时,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00~260个/片,S1),主要出现于L6、S1节段后角Ⅰ层内侧部、后角内侧缘、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少量散在于后角Ⅰ层外侧部、后角外侧缘、外侧脊核和前角背内侧部。为了确定脊髓内Fos阳性神经元是否向上位脑结构投射,将荧光金(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给予膀胱伤害性刺激,结合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发现有FG/Fos双标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FG标记细胞与Fos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核的背侧部,且FG标记细胞多数同时为Fos阳性,FG/Fos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71.2%(37/52),占Fos阳性细胞总数的14.8%(37/250),提示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神经元部分投射至臂旁外侧核。为进一步确定Fos阳性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定位分布特征,采用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Fos蛋白免疫组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1]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肌肉和神经将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周围神经与血液间存在血-神经屏障。但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枢内有否改变,以及有何改变尚未见文献报道。研究[2]表明,当坐骨神经切断后中枢性改变有两方面,一是背根节细胞的死亡,二是脊髓内神经活性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的数量变化。笔者旨在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内CGRP表达的变化,以加深对肢体缺血再灌注的认识。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取材: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0~200g,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