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脑梗塞合并高粘高凝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昭平  丁志勇 《上海医学》1997,20(8):F003-F003
观察1995年8月到1996年8月间30例冠心病、脑梗塞患者应用葛根素治疗的效果,并以20例相似病例用丹参注射液作对比,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共入选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诊断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1]。选择30例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该30例中冠心病ZI例,脑梗塞9例;另20例则应用丹参注射液,其中冠心病13例,脑梗塞7例。二、用药方法(一)葛根素注射液组用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物(商品名普乐林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二)丹参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行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患儿 3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15 例。对照组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单一麻醉,观察组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 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用药 1 h 后,观察组患儿 MAP、HR、SpO2 高于对照组,PETCO2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麻醉维持期采用七氟醚合并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较七氟醚单一吸入麻醉,更能有效地控制麻醉深度,颅内压和维持循环稳定, 是新生儿颅脑损伤手术安全可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在A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b FGF,B组中加入b FGF和BDNF,C组中加入b FGF、BDNF和BHA诱导培养,D组为对照组,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诱导2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nestin、NEFH和GFAP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发现,细胞均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CD34、CD45和HLA-DR均未见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nestin在A、B、C组均呈阳性表达,NEFH在A、B组呈阳性表达,而GFAP在A、B、C、D 4组均不表达。A、B组n EFH和nestin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与b FGF单独处理相比,b FGF联合BDNF更能有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符合标准的147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FNA治疗的75例,采用InterTan治疗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基础疾病、骨折分型等)、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髋关节并发症(再次骨折、髋内翻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如头钉切割、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3.54±1.68)个月。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髋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InterTan组;术后随访1、3、6及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nterTan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结论两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比较好的疗效,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的优点,但InterTan术后髋关节及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 方法 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在微酸性环境中以一定配比与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钠混合,冷冻干燥得到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然后在乙醇/水/尿素环境中分别陈化0、2、4、8、12和24 h,以生成产物钙磷盐前驱体转变为羟基磷灰石,最终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 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 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而压缩强度则表明经过原位矿化的支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结论 通过该法得到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7.
穿琥宁及其复方注射液解热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热反应法测量家兔给药前后直肠温度变化的数据,证明了以穿琥宁为主药,配伍适量异丙嗪,具有药物协同作用的复方穿琥宁制剂的解热作用优于单方制剂。  相似文献   
8.
叶松道  苏士海  丁志勇 《疾病监测》2014,29(11):916-919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亚基p40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IL-12p40水平与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I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62例KD患儿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CAIs组与非CAIs组,根据IVIG治疗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与IVIG不敏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D患儿IVIG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儿童血浆IL-12p40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KD患儿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KD患儿急性期IL-12p40水平(pg/ml)(M=689.5,P5=263.5,P95=2261.4)高于正常对照组(M=632.2,P5=226.7,P95=18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1,P0.01),CAIs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M=716.2,P5=282.4,P95=2464.1)高于非CAIs组(M=664.1,P5=246.4,P95=1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5,P0.01)。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12p40水平与CRP水平(mg/L)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白蛋白水平(g/L)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IVIG治疗前IVIG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3,P0.05),但IVIG治疗后敏感组血浆IL-12p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7,P0.01),而IVIG不敏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5,P0.05)。结论 IL-12可能参与了KD的免疫损伤过程,血浆IL-12p40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测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及IVIG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风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风湿四病(风湿寒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这四种疾病在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危害较大。为了探索风湿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防治,我们于1994年9月~1995年4月选择较能体现上海郊县地理气候特征的奉贤县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