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 ,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 ELISA方法定量检测 6 1例 (份 )肿瘤标本端粒酶的活性 (以ΔA =A4 50 -A690 表示 ) ,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良恶性及判断预后的标记物的可行性。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脑膜瘤中 ,2 9例脑膜瘤均未测到端粒酶活性 ;1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3 3%) ,ΔA =0 2 37;全组ΔA平均值 =0 0 49。 15例恶性脑膜瘤中 14例呈端粒酶阳性 (93%) ,ΔA =1 2 37~ 2 5 16 ;1例端粒酶阴性 ,ΔA =0 0 76 ,全组ΔA平均值 =1 6 30。 16例复发性脑膜瘤端粒酶均阳性 (10 0 %) ,ΔA =1 0 34~ 1 4 78,平均 1 2 5 5。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端粒酶的阳性率和酶活性表达强度方面差异明显 (P分别为 <0 0 0 1、<0 0 1和 <0 0 0 0 5、<0 0 1)。 2 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中是较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 ,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136例低钠血症的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中11例确诊为脑性盐耗综合征,并进行治疗。结果:10病人状恢复,1例未能坚持治疗因低血钠症导致死亡。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补充钠盐和血容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重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 1 4 2例低钠血症患者 ,其中 1 2例确诊为脑性盐耗综合征并进行治疗。结果  1 1例治愈 ,1例未能坚持治疗死于低血钠症。结论 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补充钠盐和血容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7例脑性耗盐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及诊疗情况,并介绍一种结合24 h尿钠总量的补钠方案.结果 27例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中,颅脑损伤22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颅咽管瘤术后1例.经过治疗,26例治愈,1例自行放弃治疗后死于低钠血症.结论 脑性耗盐综合征可见于各类颅脑病变,低血钠、高尿钠和低血容量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正确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新的补钠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治疗颅高压脑疝的疗效。方法我院1994年6月~2005年2月采用冠状开颅去骨瓣同时减压治疗颅高压脑疝患者68例。结果存活46例(67%),其中良好(JENNET-V级)5例(8%),轻残12例(18%),重残或植物生存29例(42%),死亡22例(33%)。结论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可提高脑疝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谭平国  丁之明  钟伟健 《癌症》2001,20(9):961-964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胶质瘤标志物,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ELOSA 方法定量检测47例胶质瘤中端粒酶的活性,并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另取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7例胶质瘤中,高分化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少支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24例,端粒酶阳性2例(8.3%);低分化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23粒,端粒酶阳性20(87.0%)两组之间端粒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01);另外,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水平定量也显著差异(P=0.022)。端粒酶阳性组和端粒酶阴性组胶质瘤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704和0.905)。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胶质瘤中是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脑胶质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方面具有 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极为罕见。现报告我们收治的1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间歇性右侧口角抽动1年半加重3个月于1999年5月18日入院。MRI示:双侧颞顶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肝脏B超检查示第Ⅵ肝段内单个实质性占位病灶,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于5月28日行左侧颞顶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类脑胶质瘤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在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利用TRAP-ELISA方法检测27例胶质瘤中端粒酶的活性,结合肿瘤的病理分类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例胶质瘤中,低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少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14例,端粒酶阳性2例(16.7%);高级别胶质瘤(呈形细胞瘤Ⅲ-Ⅳ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13例,端粒酶阳性10例(76.9%)。两组之间端粒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另外,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定量水平也有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阳性组和端粒酶阴性组胶质瘤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胶质瘤中是常见的现象。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和端粒酶活性水平定量差异显著。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评估1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侧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CA)临床上很少见。现将我们经治的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 4岁 ,因“头痛半年 ,加重 2个月”于 2 0 0 1年 8月 2 9日入院。检查除双侧视乳头呈轻度水肿变化外 ,余未见异常体征。CT平扫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为中心的结节状高低混杂密度影 ,约 6 0cm× 6 0cm× 8 0cm大小 ,增强后病灶不同程度强化(图 1)。MR示肿瘤为混杂信号影 ,T1 WI为高信号间中有低信号的分隔 ,同侧侧脑室后角呈均匀稍低信号 :T2 WI为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 ,伴轻度脑水肿 ,增强扫描肿块有一定强化 (图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钠量和治疗后血钠水平变化来推测是否存在肾脏异常排钠和计算每天肾脏异常排钠量的方法.结果 患者均在发生脑室炎后1~2 d出现脑性耗盐综合征.经过治疗,6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极易引起脑性耗盐综合征,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补钠治疗应以每天肾脏排钠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