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 1996年 6月~ 1998年 12月 ,应用复方丹参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 38例 ,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确诊的 6 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 ,男 4 2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2岁 (平均 7.2岁 ) ,从发病至入院最短者 1.5d ,最长者 10d。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及臀部皮疹 ,尤密集于踝关节周围 ,多呈对称分布。伴有关节症状者 35例 ;伴有消化道症状者4 2例 ,其中腹痛伴肉眼血便 3例 ,腹痛伴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17例 ,仅有腹痛 2 0例 ;伴有肾脏损害者 5例 ,其中血尿、蛋白尿同时存在者 3例 ,仅有蛋白尿者 2例。分为治疗组 …  相似文献   
2.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机理、技术优势、操作要点,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8条患肢)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切取部分经治疗过的静脉段作病理检查。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血D-二聚体水平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定期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基本消失。27条患肢(71%)术中见治疗后大隐静脉腔内血流即刻消失。术后一个月起见大隐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增厚、内膜粗糙,腔内回声逐渐增强,全程无血流。15条患肢随访6个月以上无血管再通现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检查显示经治疗过的大隐静脉内皮细胞消失,内、中、外膜均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平滑肌细胞断裂,细胞核固缩。结论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龚就成  吴荷英 《河北医学》2000,6(9):845-84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月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住院患儿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试行 ) [1]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 18例 ,女 12例 ,对照组男 2 2例 ,女 8例 ,治疗组 <6个月 4例 ,6~ 12月 15例 ,>12月 11例 ;对照组分别为 7例、14例、9例。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大便均为稀水样便 ,少数伴有少许粘液 ,大便次数每日为数次至数十次 ,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咳嗽、呕吐、咽部充血、肺部罗音及脱水。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 :每日腹泻数次 ,稀便或稀水样便 ,无热或低热 ,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4.
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2月,对226例(2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分别采用钬激光治疗120例(148条患肢)(钬激光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106例(126条患肢)(传统组)。结果与传统组相比,钬激光组手术时间短[(38.0±10.8)minvs(61.5±12.3)min,t=-15.294,P=0.000],术后需止痛剂患者比例少[0%(0/120)vs54.7%(58/106),χ2=88.329,P=0.000],下床活动早[(6.2±0.8)hvs(22.5±1.5)h,t=-105.034,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0±0.5)dvs(8.5±2.5)d,t=-23.632,P=0.000],并发症发生率相近[16.9%(25/148)vs18.3%(23/126),χ2=0.087,P=0.768],1年复发率相近[3.8%(3/78)vs3.1%(2/65),χ2=0.000,P=1.000]。结论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数量,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5.
口服硝苯吡啶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症36例如皋市人民医院(226500)张德庄,龚就成自1990年以来,我科用硝苯吡啶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症36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岁~10岁(平均6.9...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时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的心肌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无并发症的AGN和 1 7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血中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无并发症的AGN患儿CK、CK -MB、LDH、αHBDH、AST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CK、LDH及AST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 ,而CK -MB及αHBDH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对判断AGN是否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