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 FGF)治疗表浅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对23例表浅性瘢痕患者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并给予附有rh-b FGF溶液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术后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23例中,疗效显著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9%;随访1~8个月,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色素沉着,经积极护理和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rh-b FGF修复表浅性瘢痕疗效可靠,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有效抑制新的瘢痕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部供皮区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期整复中的优势。方法对52例大面积烧伤后期整复患者,采用鼓式取皮机在背部切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多处瘢痕切除创面,观察供、植皮区愈合情况。结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移植皮片均成活,质地柔软、平整光滑,富有弹性,无明显增生性瘢痕,关节区活动自如,功能和外观恢复良好。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或增生轻微。结论背部供皮区可多次切取中厚皮片,用于大面积皮肤瘢痕创面的修复,手术效果良好,是大面积烧伤后期整复中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3.
柴勇  黄远发 《安徽医学》2013,34(11):1631-1632
目的探讨并改进腋臭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腋窝正中小切口,行皮下分离后,直视与盲视相结合,剪除腋窝皮下的大汗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通过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同侧及对侧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20块皮瓣,皮瓣大小为18 cm×9 cm~11 cm×6 cm,筋膜蒂宽4~6 cm,皮瓣全部成活.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良好.结论 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修复范围广,皮瓣厚薄适中,质地好,手术简单安全,是修复胫前、足跟、内踝部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1岁.因全身多处高压电烧伤2h伴呼吸困难入院.2010年10月9日上午10时许,在工地施工时,不慎碰到上方的110 kV高压电线,立即昏迷,被工友救起后由当地120急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就诊时口渴明显,主诉胸闷、呼吸困难.途中未饮水,补液500 mL,小便未解.查体:T36℃,P 120次/min,R38次/min.神志清晰,呼吸急促费力,左侧呼吸音低,心音低钝.  相似文献   
7.
黄远发  柴勇  钱尼文 《吉林医学》2011,32(23):4866-486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9例患者进行创面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复杂性难治性创面。结果:19例患者的复杂性难治性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方法能够彻底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能大大缩短疗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