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2.
疝的复发促使各种相关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更新。从1986年Lichtenstein介绍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以来,传统的巴西尼法等手术方式受到挑战。由于张力性缝合,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往往患者须屈髋缓解,还有复发率高(复发率原发性疝为15%,而复发性疝为25%),并发症多等缺点,现已掘弃使用。1993年Rutkow和Robbins第一次叙述了无张力网塞补片技  相似文献   
3.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982年1月-2002年5月诊治的16例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前CT确诊9例。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5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手术切除8例,外引流4例。内引流3例。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生长缓慢,应尽快切除。胰腺癌恶性程度低,转晚,较实性肿瘤切除容易,对不能切除者,应行外引流而不应行内引流,待化疗后争取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保肛术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提高保肛治疗下段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375例直肠癌行保肛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60个月,平均37个月,3年生存率75.77%,死亡79例。术后吻合口漏14例,占3.73%;吻合口狭窄37例,占9.87%;吻合口出血13例,占3.47%。吻合口复发2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是影响保肛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因素。(P=0.017);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40)和患者年龄(P=0.041)是影响吻合口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严格选择保肛治疗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和复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PCR法获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法鉴定,真核细胞中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同期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收治并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60例病例资料.结果双侧甲癌60例,52例原发癌灶为多中心性.双侧改良清扫患者颜面浮肿率降低,渗出减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结论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颈淋巴结清扫,同期改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不但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根治7例;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12例;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4例。病理:CD117阳性19例(82.6%),CD34阳性21例(91.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中老年人中好发,以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临床指标。病理形态学检查是确认间质瘤的惟一方法。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1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并行Dixons手术的5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吻合口漏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46%(14/568),经统计分析,吻合口漏与肿瘤位置、Dukes分期密切相关。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通畅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