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孕妇产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门诊孕妇进行常规胎心监护,共监护例数达1800例。结果胎心监护可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了工作强度,既准确又节省人力。结论对孕产妇实施产前胎心监护,能够更加准确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对预防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单胎初产妇2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7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会阴黏膜擦伤、Ⅰ度裂伤、Ⅱ度裂伤、尿潴留、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能提高分娩质量,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和恢复时间,创伤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蹰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躅趾皮肤缺损患者9例,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相近。1例皮瓣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3周后Ⅱ期愈合。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两点辨别觉为6~13mm,患者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患者对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相较于传统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增大,皮瓣血供更有保障,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躅趾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食指筋膜瓣修复拇指背侧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第1掌背动脉的食指筋膜瓣修复拇指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5月收治15例拇指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电刨伤6例,切割伤3例,绞轧伤1例,热压伤4例,电击伤1例。缺损部位均为拇指背侧掌指关节以远。缺损范围1.0cm×0.8cm~3.2cm×2.0cm。取带第1掌背动脉的食指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固定,供区原位缝合。切取筋膜瓣范围1.2cm×1.0cm~3.5cm×2.2cm。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5例筋膜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期愈合。术后随访1~10个月,除4例行拇指指间关节融合外,其余掌指关节活动度40~70°。各指指间关节活动度70~90°,两点辨别觉4.5~9.0mm,平均6.0mm。拇指对掌、外展、内收、伸、屈功能均较好,肌力V级。患者对术后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带蒂食指筋膜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供稳定、成活率高、对供区影响小、外形良好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对32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背侧入路或掌背侧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9.5(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采用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类原位植皮法修复指尖离断、撕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片移植技术,将离断、撕脱组织修薄成带甲床全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33例36指的指尖离断、撕脱。结果本组33例36指,其中29例32指全部成活;3例3指全部坏死;1例1指甲床部分坏死,Ⅰ期修复成活率88.89%(32/36),术后Ⅰ期成活的2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7(2~12)个月,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类原位植皮法修复指尖组织离断、撕脱,成活率高,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甲根以远的手指离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指尖再植术。指尖再植术后抗凝治疗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肝素是传统的抗凝药物,但肝素的副作用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找寻一种低毒高效的替代药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自2001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8例指尖离断患者行指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自体肌腱重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测试受试者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EMD结果。结果:术后两组半腱肌EMD均较健侧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较少(P<0.05),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ACL重建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电机械延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避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的腘绳肌肌力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情况,保证了膝关节的活动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在前臂骨不连接及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尺桡骨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采用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治疗。结果术后12例均在3~6个月随访,骨折处均愈合,治愈率为100%。结论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术操作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简单方便,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且骨间背侧动脉为手部的非主要动脉,切取后对手部血供无明显影响,该动脉解剖恒定,手术成功率高,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个性化助产模式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分娩结局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分娩的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助产模式;选取2014年7~12月分娩的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期间的疼痛程度、出血量、分娩结局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妊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可以明显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有效改善分娩结局,提高分娩质量以及满意程度,有效避免了潜在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