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术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单臂支架外固定组(A组)和DHS组(B组),每组患者40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8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A组优良率92.00%,B组优良率7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平均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术较DSH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更好,改良穿针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适合高风险的老年体弱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23例(38足),并对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外翻角(HAV)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6±2.3)个月,疗效优28足,良8足,可1足,差1足,总优良率达94.7%.结论 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能够治疗多种中、重度外翻及合并趾跖关节炎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外形及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赵鸿声  靖光武  黄吉利  张建军 《骨科》2011,2(4):189-191
目的 比较改良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术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单臂支架外固定组(A组)和DHS组(B组),每组患者40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8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A组优良率9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月~2010年9月1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45例获得随访,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7%。术后并发症包括单纯髋内翻8例,股骨头颈钉切割穿入髋臼合并髋内翻3例,螺钉断裂1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髋部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复位欠佳、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和不恰当的康复锻练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史、手术中通气方式和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和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穿针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AO单边骨外固定器,上组针用4mm斯氏针三根,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穿入;在股骨大粗隆处、股骨大粗隆下方2c m、3c m处确定好进针点,两针用带130度的正常颈干角及15度前倾角平行交叉穿入,最下面的针要紧贴股骨距穿人,另一针在股骨大粗隆处平行穿入达股骨柱处尖达股骨头软骨面下0.5-lcm;股骨中上段外侧用直径5mm带罗纹骨针两根穿入股骨,连接外固定架.结果 骨折断端稳定,无骨园针松动,无穿出股骨头及髋内翻畸形;68例骨折均愈合.按H a r r i s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为:优56(82.3%)、良11(16.17%)、中1(1.47%)、差0(0.00%).结论 该方法 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适用于高风险的老年体弱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2012—2015年收治的肺癌患者64例,根据肺栓塞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并发肺栓塞)和研究组(未并发肺栓塞),每组3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糖尿病发生情况]、血清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肿瘤相关情况(病理类型、TNM分期、放疗史、化疗史及是否行中心静脉置管),肺癌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发生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放疗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D-二聚体、病理类型、TNM分期、化疗史、行中心静脉置管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4.232,95%CI(1.879,9.515)]、病理类型[OR=1.624,95%CI(1.267,1.941)]及TNM分期[OR=1.873,95%CI(1.184,2.701)]是肺癌患者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是肺癌患者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多层螺旋CT)在桡骨远端骨折分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比较X线与MSCT对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腕关节正侧X线摄片及MSCT检查,参照AO标准作骨折分型,比较X线与MSCT在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经X线确诊为骨折者70例(87.50%),漏诊10例,其中A、B、C型分别为26例(37.14%)、24例(34.29%)、20例(28.57%);MSCT共检出80例骨折,A、B、C型分别为19例(23.75%)、31例(38.75%)、30例(37.50%)。MSCT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X线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67,P<0.05)。结论 MSCT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鉴别诊断及分型更为细致及准确,对较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