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1967年美国一名港口搬运工死于石棉肺,获得巨额赔偿以来,有关石棉与健康的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对石棉的开采与使用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并鼓励努力开发石棉代用品。石棉代用品种类很多,主要有天然矿物纤维类(包括:坡缕石纤维、水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努力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遗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晋太  黄凤德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326-1327
目的加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胆囊癌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MRI和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细胞学检查作出了评价,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3例中2例漏诊,1例术中确诊并中转开腹。漏误诊的客观因素主要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度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主要是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4.
矿物粉尘对人体正常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我国3个矿区3种矿物粉尘对人体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3种正常细菌的影响。方法分析3种矿物粉尘与3种细菌作用24 h后,观察培养基细菌数量、葡萄糖、钙离子、镁离子、细菌特征酶、特征产物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结果与水镁石粉尘作用后,3种细菌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细菌数量及葡萄糖消耗显著增高,特征酶、特征产物增多,各细菌形态均发生了改变;其它两种矿物粉尘变化不明显。结论高生物活性的水镁石矿物粉尘能促进3种细菌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为85例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石。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78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7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73例使用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结石;12例使用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设备碎石;6例为肝内胆管结石。6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一期缝合胆总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操作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双期评估模式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程度,术前对拟行保胆手术的病例进行评估并分组,术中再进行第二次评估,统计术前评估的病例数据、术中评估的筛除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总结双期评估模式的特点。结果:676例胆囊结石病例通过术前评估,其中低危组211例,中危组465例,422例通过术中评估最后成功保胆(总体筛除率37.6%),其中低危组192例(筛除率9%),中危组230例(筛除率50.5%),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危组为3.8%,中危组为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期评估模式具有标准统一、掌握容易、操作便捷等特点,使保胆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更加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三种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8 年11 月四川绵阳四0 四医院97 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25 例(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3 例(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9 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对比分析三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炎症和肝脏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区域阻断+解剖切除组最长、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次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最短[(257.9±66.2)min vs( 234.6±49.1)min vs( 216.4±4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出现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 天,除白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均低于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和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除C反应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均高于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和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不同手术方式和各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三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随时间改变的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结石及病灶累及左内叶尤其IVa段时,选择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疗效更佳;(2)结石及病灶限于IVa段以外的左肝区段时,联合术中超声的腹腔镜左肝部分切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CG-PS)的可行性、优缺点及手术经验.回顾2010年9月—2019年2月64例行腹腔镜治疗的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并对比LC与CGPS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