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综合护理用于儿童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7个数据库,配合补充检索手段,收集所有综合护理对比常规护理用于儿童骨折康复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逐步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RCT(2 6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护理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及骨折康复情况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合并效应量分别为[OR=6.87,95%CI=(4.71,10.01)]和[OR=2.89,95%CI=(2.19,3.83)]。综合护理组的患儿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合并效应量分别为:[OR=0.31,95%CI=(0.17,0.55)]、[OR=0.21,95%CI=(0.15,0.30)]和[MD=-3.25,95%CI=(-4.65,-1.8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用于儿童骨折康复的护理效果更好,能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及骨折康复情况,并降低患儿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骨刀开窗清创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3-02行开窗、清创联合术后持续置管冲洗治疗的39例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21例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术中清创(研究组),18例采用克氏针及骨凿进行开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一期缝合或二期缝合不发生切口感染)、引流管堵管处置情况(单纯护理操作通管次数及二次手术再次置管)、引流冲洗管拔管时间、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感染控制情况(以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无再次局部破溃为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9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堵管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愈合率、二次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中位数5(3,6)个月,对照组拔管时间中位数5(4,6)个月,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7.500,P=0.800)。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均无再次局部窦道形成等感染复发情况。结论 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颈髓损伤疾病的常规饮食指导,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营养摄入的重要性,鼓励并督促患者每餐定量进食。观察组入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进行评估,当总分≥3分时,请营养科会诊,协助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及营养支持途径。肠道功能正常且无吞咽困难者优先选择经口进食,肠道功能障碍且吞咽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输注。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入院1,3,6,9,12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查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水平。 结果观察组伤口感染、肺部感染、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观察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和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及时改善急性颈髓损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血浆中前白蛋白、白蛋白含量;降低颅脑外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IKAP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对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80例为受试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骨髓炎患者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IKAP模式的个体化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感染、针道感染、骨延迟愈合、深静脉血栓、关节肌肉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负面情绪〔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变化, 探究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康复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 两组患者STAI量表的S-AI、T-AI维度得分较干预前下降, 且干预组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 干预组患者FMA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 干预组患者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手术指标、炎性因子、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均为胫骨干骨折;其中原开放骨折55例,一期均缝合伤口;32例在外伤发生时一期清创后行内固定手术;对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去除内固定物,行外固定架固定,经清创后局部均存在创面不能完全闭合,合并骨外露,随机选用VSD覆盖治疗(研究组,n=46)或骨水泥覆盖治疗(对照组,n=41),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分布、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踝关节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87例患者共8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49.42%),革兰阴性菌32株(36.78%),真菌12株(13.80%)。研究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控制感染时间、创面无菌时长、住院时间、行皮瓣转移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71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079例,女1492例;年龄为14~96岁,平均67.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1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51例,股骨干骨折309例,股骨髁骨折153例。24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非手术患者入院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DVT的发生情况。记录股骨不同部位骨折后DVT的发生率及发生位置。结果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35.5%(913/2571),近端DVT发生率为5.3%(135/2571),远端DVT发生率为30.3%(778/2571)。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8.8%(334/1158)、44.7%(425/951)、30.7%(95/309)、38.6%(59/153),近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7%(31/1158)、5.6%(53/951)、9.7%(30/309)、13.7%(21/153),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6.2%(303/1158)、39.1%(372/951)、21.0%(65/309)、24.8%(38/153)。股骨骨折患者股静脉及以上部位、腘静脉、胫腓静脉、肌间静脉DVT发生率依次2.3%(60/2571)、2.9%(75/2571)、6.4%(165/2571)、23.8%(613/2571)。结论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而且发生肺栓塞风险性大的近端DVT更易发生于股骨髁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