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 )与高血压病 (EH)以及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EH伴LVH)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10 0例未治疗的EH患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IGFⅡ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 10 0例E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 (LVM )。结果 :EH患者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0 6 6± 0 35 )ng/ml:(0 4 4± 0 14 )ng/ml,p <0 0 1],EH伴LVH者IGFⅡ高于EH非LVH者 [(0 82± 0 4 0 )ng/ml:(0 5 4± 0 2 0 )ng/ml,p <0 0 1]。结论 :EH患者IGFⅡ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IGFⅡ可能参与了EH心肌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背景醛糖还原酶增强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分裂增殖,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但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的作用报告不多。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内膜增生的关系,AR拮抗剂依帕司他对再狭窄血管中AR的表达及AR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手术未干预组(B组)及手术+依帕司他组(C组),每组8只。用通气-干燥法损伤B组及C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7d及14d后处死大鼠,HE染色以观察内膜及中膜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及其比值,FIS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кB的表达。结果1)术后第7天损伤侧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后内膜增生进一步加重,对照血管无明显增生。2)依帕司他明显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或P<0.01)。3)AR及NF-кB在损伤侧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侧。依帕司他明显抑制AR及NF-кB的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依帕司他对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伴有AR及NF-кB的表达受抑。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PCI)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进行的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167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67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急性冠脉闭塞1例、无复流2例、需要外科手术和输血的血管事件1例、桡动脉闭塞2例、上肢血肿1例、上肢大片淤斑1例、室颤1例、冠脉痉挛3例、冠脉夹层1例、分支闭塞1例。共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8.38%。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或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者42例、行不完全血运重建者30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术后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并在PCI术前及PCI术后12个月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完全血运重建组PCI术后12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局部射血分数(RA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E峰/A峰比值(E/A比值)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后心功能的改善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及ADC图表现。结果15例共22个囊性转移灶,囊壁在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囊液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信号亦高于脑脊液;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DWI图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7±0.24)×10-3mm2/s。结论囊性脑转移瘤DWI图、ADC图、囊内信号、囊壁增强的MR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最佳的弥散定量测量方法,为临床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其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DWI图,然后在工作站上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感兴趣区(ROI),分别在DWI图及ADC图采用相应测量方法得到每个部位的不同成像方法的平均ADC值。结果在各相异性DWI图上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ADCM、ADCP、ADC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和内囊后肢的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相异性(同性)DWI图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额叶白质、内囊后肢ADCave值与直接在各向异性(同性)ADC图上测量得出的ADC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额叶白质及内囊中的水分子弥散存在各相异性,丘脑中水分子弥散是各相同性的;不同的弥散定量方法所测得的ADC值有明显差异,但以通过DWI图计算出来的ADC值较为准确,定量研究脑组织的弥散还要考虑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18例、血流正常组182例,计算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出现AMI症状至冠脉球囊第1次扩张或支架置入的时间),检测其血糖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冠脉开通时间、入院时CK-MB、血糖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脉开通时间、CK-MB、血糖水平是AMI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肌肉内黏液瘤是一种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可能为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黏多糖所致,见于50~70岁的老年人,青壮年少见,儿童罕见~([1-2]).患者常以软组织肿块就诊.有关肌肉内黏液瘤MRI特征的报道较少.笔者报道3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内黏液瘤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