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锁骨外侧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治疗方法较多,如克氏针张力带、空心螺钉喙锁间固定、肩锁钩钢板和喙锁间采用不吸收线固定等等,但都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这常困扰着骨科医师,为求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我们采用长期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纽扣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黛力新20 mg,每日上午口服,疗程均为4周;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黛力新组(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包括涉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或撬拨复位后石膏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但很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踝部肿胀、疼痛、行走不稳等功能障碍,最后可能需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我们认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应与其他关节内骨折的处理一样,即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自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6侧,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我们治疗了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6侧,其中单侧跟骨骨折20例,双恻3例。男性19例,女性4例。全部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多伴有膀胱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痛苦,更重要的是反复泌尿系感染引起肾功能衰竭,直接影响患者生命的维持[1].传统的治疗方法靠导尿管排尿.  相似文献   
5.
带绊纽扣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23-60岁,平均(35.0±1.3)岁;交通事故伤14例,工伤6例,运动伤4例,摔伤3例;左侧16例,右侧11例。均为TossyⅢ型,无合并锁骨骨折。治疗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肩部活动度、疼痛程度、肌力及肩锁关节复位X线表现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7例均荻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2个月,根据疗效标准,优24例,良2例,差1例。结论: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更符合生物力学,可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创伤骨折患者膝关节滑液中OPN的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OA组关节滑液中OPN含量为(3978.7±459.1)ng·L-1,对照组关节滑液中OPN含量为(874.2±259.3)ng·L-1,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液中OPN含量与OA的病变严重程度(关节镜下分级),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铍针与推拿两种方法治疗胸外侧皮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8年用铍针和推拿治疗胸外侧皮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320例,随机分为铍针治疗组(治疗组)160例,推拿治疗组(对照组)160例。治疗组男105例,女55例;年龄26-66岁,平均(46.00±0.79)岁;疗程3-7d。对照组男98例,女62例;年龄19-64岁,平均(47.00±0.35)岁;疗程1-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指数变化、局部疼痛和压痛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经过统计分析对铍针与推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7~12个月,平均10.3个月,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治愈119例,显效27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73例,显效38例,好转40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U=3.184,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治疗组治疗前平均(3.68±0.28),治疗后(2.13±0.35);对照组治疗前(3.59±0.22),治疗后(3.17±0.19)。治疗后两组张力指数比较,t=4.781,P〈0.01,治疗组的张力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铍针能有效降低皮神经周围的压力,松解粘连,最后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迅速缓解疼痛。而推拿治疗疗程长,治疗胸外侧皮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铍针治疗的疗效优于推拿治疗,起效快,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两种针具治疗锁骨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铍针与普通针灸针2种针具治疗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治疗200例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分为铍针治疗组100例与针灸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疗程3~7d。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6-63岁,平均35岁;疗程1~3个月。通过统计分析对铍针与针灸针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治疗组中治愈79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例。针灸对照组中治愈43例,显效21例,好转17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T=19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铍针治疗组治疗前软组织张力指数3.56±0.35,治疗后为2.11±0.41;针灸针治疗组治疗前软组织张力指数3.61±0.21,治疗后为3.13±0.56。两组疗后张力指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能有效降低皮神经周围的压力,松解粘连,最后消除感觉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迅速缓解疼痛。而一般针灸针治疗疗程长,治疗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铍针治疗的疗效优于一般针灸针治疗,起效快,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