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0例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8例。中转原因:结石嵌顿、Calot三角粘连5例;术中出血,镜下止血困难2例;术中发现胆道变异1例。LC平均手术时间(40.3±12.5)min,术中平均出血(60.8±19.5)ml,术中无损伤,术后出血、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各1例。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2±2.0)d。结论:对于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L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近年胆囊切除技术的一个飞跃和发展,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病人能耐受等特点,使之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1991年3月在国内最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共实施1594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9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对50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8例中498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5例加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即刻中转开腹手术10例,占1.97%。原因分别为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6例;术中疑有胆管损伤3例;术中出血不能控制1例。手术时间25~120min。渗血、渗液较多时常规于温氏孔放置引流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例;脐部切口疝1例;严重皮下气肿5例。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15d。结论发作时间不应成为能否施行LC手术的限制,根据术者的实际技术水平采取“个体化”的方式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适应证,分别采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的方式完成手术,采取由简到难,逐步扩展手术时机的步骤,术者量力而行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对60例SAP,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15),生长激素和乌司他丁联合应用治疗组(n-30)以及对照组(n-15),观察各组治疗后血清IL-1、IL-6和TNF—α的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乌司他丁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组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抑制SAP病人的炎性细胞因子高表达,促进白蛋白合成。结论:乌司他丁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是治疗SAP的有效新途径,并对改善损伤器官功能及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院对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32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预防胰瘘 ,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实验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1~ 71岁 ,平均 (4 7.5± 12 .1)岁。壶腹癌 15例 ,十二肠乳头癌 4例 ,胰腺癌 13例。有梗阻性黄疽者共 2 8例 ,合并十二指肠梗阻 3例 ,糖尿病 2例 ,胆囊结石 1例。对照组 4 5例 ,其临床资料同实验组。手术方法 :实验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 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胰腺自胰颈最细处横断 ,出血点以“8”字缝合彻底止血 ,仔细暴露主胰管并向胰头剥离 5 m m后横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处置方式。方法: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处置方式。结论:预防腹腔漏入结石的关键是LC术中防止胆囊分破或取出时撕破致胆汁、结石漏入腹腔,胆囊分破、结石落入腹腔后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随着LC术中腹腔漏入结石处理方式的改进,取石时间缩短,腹腔残石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4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作出分析。方法 随机对我院1991年3月-2001年12月4000例LC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 随访3538例。主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右上腹疼痛,腹胀不适72例,伴恶心,有发热,黄疸者18例,长期腹泻患者19例,返流性胃炎6例,肝外胆管残留结石21例,并发肝癌2例,胆管狭窄2例。LC术后急性胰腺炎5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24例。结论 LC术后随访有利于对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观察。有利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操作技术的提高,LC术后随访对降低LC手术远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将自制双套管实施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172例腹部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的消化道瘘均治愈,瘘道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6 d.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1例出现腹腔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双套管制作简单,经济有效,在腹部外科中对术后肠瘘、出血、胆汁漏及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 男 ,6 0岁。因进行性黄疸加重 8个月余 ,上腹胀感 6个月伴皮肤搔痒于 1997年 12月 1日入院。体查 :巩膜皮肤中度黄染 ,腹平软 ,无压痛。未扪及包块 ,血红蛋白 11 3g/L。白细胞 9 3× 10 9/L ,血小板 138× 10 9/L。总胆红素12 9 1μmol/L ,1min胆红素 3 1μmol/L ,总蛋白 6 7 4g/L ,白蛋白 30 3g/L ,球蛋白 37 1g/L ,ALP 435U/L ,ALT 43U/L ,γ GT 2 15U/L ,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AFP均正常。X胸片、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 :肝内外胆管普遍扩张 ,胆总管内径约 1 5cm ,…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9月行LC的13 2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110例,发生率为0.83%。结论胆管损伤、胆漏和胆总管残余结石是LC的主要并发症,绝大部分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