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皮瓣移植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阿魏酸钠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分析皮瓣的损伤程度,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皮瓣组织中COX-2及HO-1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皮瓣组织中MPO、MDA、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相比于生理盐水处理组,阿魏酸钠处理可显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同时上调皮瓣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抑制COX-2通路的活化。在阿魏酸钠的作用下,皮瓣组织的MPO、MDA的含量明显下降,同时NO的合成增加,阿魏酸钠可显著抑制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阿魏酸钠对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 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皮肤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原代细胞或细胞系N//TERT 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细胞中PAR2的表达及分布特点,采用荧光标记的钙流释放法测定PAR2的生物学功能,利用PAR2 的天然底物胰蛋白酶或其激活肽、对照肽及拮抗肽诱导PAR2的活化,观察不同作用底物诱导PAR2活化的特点。 结果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PAR2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呈中低水平表达,不同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时间对PAR2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AR2的作用底物诱导细胞的钙流释放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特点,其中使用50 ~ 250 nmol/L胰蛋白酶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后,可以诱导细胞内钙流释放;使用75 ~ 250 μmol/L PAR2特异性激活肽PAR2-AP (H2N-SLIGKV-COOH)处理角质形成细胞后,即可最大程度地诱发PAR2的活化。而在相同浓度PAR2的拮抗肽PAR2-ANTAP (H2N-FSLLRY-COOH)作用下,PAR2的作用底物所诱导的细胞钙流释放明显受到抑制。分析比较相关荧光强度发现,PAR2激活底物诱导的细胞内钙流释放可以在瞬间(0 ~ 250 s)完成,以50 s的作用时间点细胞内钙流释放强度最大。此外,PAR2的激活可以显著增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激发细胞内MAPK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表面表达有PAR2受体,该受体活化受胰蛋白酶及PAR2的特异性激活肽调控,PAR2的活化可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理功能,诱导细胞内钙流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诊-首次球囊扩张(D2B)时间延迟原因,为在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推广STEMI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病例142例,其中欠发达地区组51例,发达地区组91例;根据D2B时间分为≤90 min组和>90 min组。分析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状况、家属或本人受教育程度、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胸痛症状、手术沟通签字时间等因素对D2B时间延误的影响。结果:(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状况、不典型胸痛、手术沟通签字时间与D2B时间延误独立相关(P<0.05)。(2)D2B时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明显长于中大医院(P<0.05),到达急诊室至确诊时间及签字后至D2B时间两所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手术沟通签字时间明显长于后者(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状况、低教育程度与手术沟通签字时间显著延长有关,进而延误D2B时间。结论:手术沟通签字时间延长是导致D2B时间延误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状况、陪护家属或本人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医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千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0,24(2):214-214,216
<正>我国医学教育体系面对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已有的种种结构性和理念性问题,需要对新的医学教育体制及其结构进行全方位思考和构建。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年至2013年1 228例经病理确诊为肺大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上差异明显(男女之比为7.4︰1),年龄分布特点明显,20岁以下及20~25岁两组(青少年组)发病数明显占高位,分别占30.0%及15.6%(368、192/1228),其中18、19、20岁又是青少年组中患病发病的高峰,分别占该组的27.4%、25.0%及21.7%;男女比例高达15︰1;且男青少年有身材瘦高,头围小,肩宽,胸部扁平,肌肉及脂肪不发达,四肢细长等体征,首发症状多为自发性气胸,无体检发现肺大疱病例,主要临床症状有胸闷、胸痛、咳嗽,无明显呼吸困难,CT可见不同程度气胸,血气分析正常,既往有对侧气胸病史占24%。2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有明显下降。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常见合并肺部其他疾病,体型瘦弱,临床起病急,易有张力性气胸、皮下气肿及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故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青少年组与老年组在临床特征上的差异与肺大疱发病原因不同有关,其病理特点亦有不同,故临床特征、手术中所见、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