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我院自1984年~1991年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7例,现就其发病、诊断、治疗及转归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本组病例拟根据一个主要条件加一个或二个以上次要条件作为诊断标准。主要条件:有典型或较典型的结核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重组减毒沙门菌(TPHK)对大鼠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6只,随机分为NC组(6只)及TC、Ty21a、TPH、TPK、TPHK组,各实验组又分为2、6、12、24 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建模前给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感染指标,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收治的151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感染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其感染相关指标等,以200例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NEU%)、D-二聚体(D-Dimer)、1,3-β-D葡聚糖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均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感染组151例患者中男/女为1.7,平均年龄为(60.1±18.4)岁,住院病死率为42.2%(49/116),本院发病率为42.9/100000/年。151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4例(55.6%)],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5例(9.9%)]和热带念珠菌[13例(8.6%)];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占45.9%(62/1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病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未表现出获得性耐药。患者标本来源主要为血[38例(25.2%)]、腹水[37例(24.5%)]和腹腔引流液[23例(15.2%)]等。住院科室以ICU[59例(39.1%)]为主,其次为普通外科[22例(14.6%)]和肝胆外科[18例(11.9%)]。患者主要临床诊断为脓毒症[18例(11.9%)]、肠穿孔[15例(9.9%)]、腹腔感染[11例(7.3%)]、胆管癌[11例(7.3%)]和血液病[11例(7.3%)]等32种常见疾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中血清1,3-β-D葡聚糖阳性者占66.7%(56/84),该56例患者1,3-β-D葡聚糖水平为266.1(167.0,286.0)pg/ml;CTnⅠ阳性患者30例,阳性率为19.9%(30/151),该30例患者CTnⅠ水平为0.35(0.05,0.24)μg/L。感染组患者感染相关指标(PCT、IL-6、CRP、WBC、NEU%和D-Dimer)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70、6.33、7.27、8.50、11.74、8.01,P均<0.001)。结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主要见于血流感染和腹腔感染,且部分患者伴CTnⅠ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临床特征和感染指标,为布鲁菌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收治的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诊断方法、基础疾病和并发症。以200例非细菌感染者作为阴性对照,对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心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87例布鲁杆菌病患者中男性152例,女性55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9.00±12.23)岁,本地区年发病率为36/100000。诊断方法中病原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和临床诊断分别为27%(51/187)、44.92%(84/187)和40.46%(76/187),病原菌培养以血培养为主24.6%(47/187),平均培养时间为(80.86±20.46)h,且血培养阳性瓶全部为需氧瓶。入组187例布鲁菌病患者常见基础疾病有糖尿病(8.57%、16/187)、乙型肝炎(9.09%、17/187)和胆囊炎(12.83%、24/187);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腰椎病变(49.20%、92/187)、颈椎病变(10.70%、20/187)和膝关节病变(8.02%、15/187)。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WBC、NEU%、PCT和CR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03、0.444、0.414和0.703;当CRP≥1.965 mg/ml时,敏感性为0.589,特异性为0.676。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可通过临床特征、微生物学培养、血清学检测和CRP检测等手段诊断,常并发骨关节病变,需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在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时,由指引导丝引起的闭塞远端血管夹层,整个导丝进入假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很多,甚至还有出现血管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确定导丝正确无误进入远端血管真腔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首要条件。本文报道1例导丝部分通过管壁内膜下后再进入真腔,在血管内超声(IVUS)及双侧冠状动脉造影的指示下置入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获得成功,国外也有类似报告。但必须指出,此例是属于非常规方法,前提是在通过IVUS等检查,明确了解导丝与管壁关系、误入管壁的长度、管壁结构、真假腔位置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的手术方案,且术者必须具有及其丰富的PCI临床经验。否则此种方法是不能在临床推广和简单模仿,以免出现类似血管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官兵进驻高原前与归建后血常规参数差异,以及不同高原驻守时间对官兵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机理,为高原疾病诊疗和科学规划部队进出高原周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原驻地海拔1100m,预执行为期12个月、海拔4300m高原任务的70名暂驻官兵和进驻海拔4300m高原36个月以上的常驻官兵55名(21~32岁)为研究对象.70名暂驻官兵按年龄分为低龄暂驻官兵组(21~32岁,n=40)和高龄暂驻官兵组(33~48岁,n=30).分别比较低龄暂驻官兵、高龄暂驻官兵出发前与归建后血常规参数差异,并分析二者参数差异的一致性;另比较低龄暂驻官兵与均龄相仿的常驻官兵的血常规参数差异.结果 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比出发前,白细胞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MON)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红细胞指标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分布宽度CV(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nce,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standard deviation,RDW-SD)以及血小板指标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值均明显升高(P<0.05).高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较于出发前,MCH、PLT、PCT和MPV值均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参数变化趋势及差异显著性与低龄官兵一致.常驻官兵相较于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白细胞指标中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和LYM,红细胞指标中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erythrocyte volume,MCV)、MCH、RDW-CV和RDW-SD以及血小板指标中MPV值均明显下降(P<0.05),而低龄暂住官兵归建后相比出发前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官兵进驻高原前和归建后血常规参数有明显差异,进驻高原时间对血常规参数影响较为显著,而不同年龄官兵血常规参数差异显著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西沙比利、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 6 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沙比利、多塞平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单独用药。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2 9.0 3% ,有效率 4 8.39% ,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 15 .6 3% ,有效率 2 1.88% (P <0 .0 1)。结论 西沙比利联合多塞平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