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化疗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8例采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10mg/d,7—14d;7例采用姑息手术后肝动脉或门静脉置化疗泵(皮下埋藏式微泵),三氧化二砷经微泵区域化疗20mg/d,5d。结果经过4—6个疗程,PR3例,NC8例,PD4例,有效率为20%;而不良反应仅表现为轻度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在手术还是未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病例中使用三氧化二砷进行化疗确实有效,而且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病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1月-2005年8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病倒29例,与同期胆囊颈、脾囊管结石嵌顿开腹手术68例对比分析。结果26例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例在LC中使用胆道镜取石,1例中转开腹。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营结石嵌顿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 IP3) 和bax基因表达变化在五羟黄酮(Quercet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肝癌HepG2 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以20,40,60,80μmol/L Quercetin作用于 HepG2 细胞72 h 时和60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 HepG2 细胞 6,12,24,48,72 h,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RT-PCR分析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细胞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各浓度的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72 h,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x mRNA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6,12,24,48,72 h,各时相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2 h后bax mRNA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Quercetin能减少IP3生成,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高危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惠有高危型急性胆囊炎的高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高危型急性胆囊炎,手术成功率较高,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间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58例(观察组),与同期开腹手术9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58例,其中54例(93.1%)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4例(6.8%)中转开腹,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57.25±19.8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54.25±23.74)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35.48±21.54)mL,对照组出血量(43.67±24.49)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体温,观察组(37.6±0.4)℃,对照组(37.5±0.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26.28±3.56)h,对照组(34.40±6.63)h,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观察组(4.1±0.4)d,对照组(6.5±0.6)d,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格掌握LC术的指征和中转开腹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可行的、安全的,其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22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腹腔持续灌洗治疗(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持续灌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间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58例(观察组),与同期开腹手术9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58例,其中54例(93.1%)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4例(6.8%)中转开腹,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57.25±19.8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54.25±23.74)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35.48±21.54)mL,对照组出血量(43.67±24.49)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体温,观察组(37.6±0.4)℃,对照组(37.5±0.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26.28±3.56)h,对照组(34.40±6.63)h,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观察组(4.1±0.4)d,对照组(6.5±0.6)d,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格掌握LC术的指征和中转开腹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可行的、安全的,其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马兴标  罗永平 《黑龙江医学》2005,29(10):802-802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2004-03~2005-03,笔者对35例住院病人使用痰热清静脉点滴治疗,结合B超检查作为观察手段,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其中,合并胆石症25例,所有病人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临床症状可见上腹部不适,右肋或右上腹胀痛反复发作,并向右侧肩胛下区及腰部放射,可伴有恶心、纳差、腹胀、嗳气等症状,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加重。体征可见右上腹压痛,“莫菲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检查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bax基因表达变化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0/μmol/L Gen作用肝癌HepG2细胞72 h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20、40、60及80μmol/L)Gen为浓度依赖性实验;以60μmol/L Ge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0 h为对照组,60μmol/L Ge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相(6、12、24、48及72 h)为时间依赖性实验;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含量;RT-PCR分析bax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20、40、60及80 μmol/L)的Ge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72 h后,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7±1.3)、(11.2±0.9)、(4.9±0.5)、(4.8±0.3)pmol/106 cells vs (29.4±0.5)pmol/106 cells],P<0.01;bax mRNA表达(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26±0.02、0.33±0.05、0.35±0.06、0.38±0.05 vs 0.09±0.01),P<0.01;细胞凋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9)%、(18.7±1.6)%、(28.7±2.5)%、(27.9±2.0)% vs(2.6±0.1)%],P<0.01.60μmol/L Ga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相(6、12、24、48及72 h)后,各时相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2.6±0.9)、(12.0±1.4)、(7.5±0.8)、(5.6±0.5)、(4.3±0.6)pmol/106 cells vs(29.2±0.6)pmol/106 cells],P<0.01;12 h后bax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6、0.29±0.02、0.30±0.02、0.35±0.04 vs 0.09±0.01),P<0.01;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0.5)%、(20.5±2.0)%、(30.7±1.6)% vs(2.6±0.1)%],P<0.01.结论 Gen能减少 IP3生成,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至今,我院收治超过60岁肝癌患者102例,16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15例(94%)。child’A 10例,child’B 6例。术前其他系统合并病,心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3例,心律不齐2例,慢性冠心病6例),慢支肺气肿6例,脑血管病4例,糖尿病4例。经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病、预防隐匿性老年疾病及静脉营养支持,术中严密监控,行右肝部分切除12例,左肝部分切除4例。部分肝静脉分支被结扎而保留相应肝组织,术后针穿活检证实其存活,全组术后仅2例发生肝功能不全(12.5%),经护肝治疗后改善。其他术后并发症,1例(肝癌破裂者)循环衰竭而死亡,胸腔积液3例。此外大部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尚好;尤以切缘超过肝肿瘤边缘2cm,及术后接受适当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区域性化疗)者为佳。1年存活为12/16,3年存活为5/13。总之,老年肝癌患者的唯一能争取根治的治疗方式仍然手术切除。不规则性根治性肝切除术相对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